不知為何,一直做著一個江南夢,大概是喜歡林妹妹的緣故,每每翻讀紅樓夢,對林妹妹故鄉(xiāng)的介紹“姑蘇林黛玉”。我總是想到小橋流水,夜泊秦淮近酒家等數(shù)不清的描寫江南的詩詞。那是才人佳子的的故鄉(xiāng),唐詩宋詞寫盡了江南的美。記得高考時的作文就是如果讓你穿越回到古代,你想回到哪個朝代。那次的高考作文寫的怎樣,我是不記得了,總之一個字“爛”。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再去思考這個題目,我想我會穿越回宋代的江南,一定要是江南,也一定要有蘇東坡在,不然穿越回宋代就沒意義了,因為除了蘇東坡,好像沒有哪個古人像他那么有魅力。不知道,我跟蘇東坡聊三毛,蕭紅,張愛玲這些作家,他能聽得懂嗎?扯遠了,言歸正傳。
今夜再翻蘇東坡的詩詞,不能不被蘇東坡不畏艱險、豪爽灑脫的個性點贊。一直對這位特有人格魅力的大文豪想說點什么,但感覺對蘇東坡的了解還是比較膚淺,一直下不了筆。如果讓我回到宋朝,那么就駕一葉扁舟,偶遇這位大文豪吧。那么開場白說什么好呢?且讓我們再回憶回憶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多么的大氣磅礴。感慨人生無常。蘇軾也曾像周瑜一樣意氣風發(fā),只是周瑜能實現(xiàn)自己的雄心壯志,他蘇東坡卻被貶到黃州做個鄉(xiāng)野村夫,他的的失意都體現(xiàn)在這首詞里,有不甘,有落寞,最后只能嘆一句:“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感嘆多少英雄人物,當年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的氣概,氣吞山河、威震四方的雄心,而今煙消云散。也許我會跟蘇東坡聊三國,像蘇東坡這么暢談親切的人,他一定會是知音,正如失意潦倒的我,失意之人,必定相像。
由《念奴嬌?赤壁懷古》,不得不聯(lián)想起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前赤壁賦,在清風明月下,寫了對生與死的感悟,是蘇軾內(nèi)心的獨白與對話,代表著他對生命的反省與超越。《后赤壁賦》則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表達了他融入宇宙自然中的永恒,表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超越與解脫。可惜啊,我怎么沒有那種情懷,現(xiàn)實生活中,我不僅沒有蘇東坡情懷,還過得特別糾結(jié)擰巴,曾經(jīng)立志要做如三毛一樣的女子,最后活的潦倒不堪,沒準蘇東坡來一句有我那么潦倒嗎?我會立馬啞口無言。
縱觀蘇東坡一生,曲折坎坷,但百折不撓。曾歷經(jīng)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幾個皇帝執(zhí)政。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面對死亡,曾與最好的親兄弟子瞻寫詩道“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身。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jié)來生未了因”。他的不幸,全是因為與王安石變法政見不合引起的。王安石主張的變法,而蘇軾主張的是改良。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欣賞王安石的。變法豈能和風細雨?必須以霹靂手段革故鼎新。后來隨著變法的失敗,蘇軾再度受到重用,東山再起。遺憾的是隨著皇帝的更迭,他再度被貶,且是一貶再貶。逮到老年再被重用時,他已經(jīng)看破紅塵,榮辱不驚。
他曾寫詩總結(jié)自己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對于仕途,他已心如槁木死灰,覺得人世間紛紛擾擾的蠅營狗茍都不過是身外之物。即使與王安石相遇,也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喜歡蘇東坡,是因為蘇東坡即便在困境時期,始終保持一種達觀的態(tài)度,寄情山水,苦中作樂,即使別人請客,也不想赴宴,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還自謂曰“安分以養(yǎng)福,寬胃以養(yǎng)氣,省費以養(yǎng)財”。他曾自創(chuàng)“東坡肉”、“東坡羹”。對了,一定要去蘇東坡家討一碗東坡肉吃。
蘇東坡也曾在黃州感慨,要在讀書著述中,去掉自己身上的恃才傲物、桀驁不馴的傲氣,養(yǎng)成穩(wěn)健端莊、謙遜平和的正氣;要在與農(nóng)夫村民的交往中,去掉尖酸刻薄、恩恩怨怨的小家子氣,養(yǎng)成虛懷若谷、寬以待人的大氣;要在耕種的勞動中,去掉柔弱纏綿、多愁善感的文人氣,養(yǎng)成剛毅堅強、直面人生的丈夫氣。但是我對他的婉約詞也是極其喜愛,也許我是個小女子吧!
我最喜歡的是蘇東坡對待愛情的真誠,除了與兄弟蘇轍和手足之情外,他人生中的三位女子都給予他無限的溫暖。他取了兩任妻子和一位侍妾。第一位妻子王弗,婚后兩人感情甚篤,但好景不長,她26歲就離開人世,留下一子蘇邁。蘇東坡評說她是“敏而靜”。她去世十年后,四十歲的蘇軾在夢中見到了她,蘇軾深情寫道:
“十年生死來那個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的第二任夫人王閏之是蘇軾原配夫人王弗的堂妹,比蘇軾小十一歲,生子蘇迨與蘇過,47歲亡故,蘇軾曾寫《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侍妾王朝云,敏而好義,忠敬如一,生一子蘇遁后夭折。蘇軾為其寫了很多的詩歌。蘇軾詞《蝶戀花》據(jù)說與朝云有關(guān):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愛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我最喜歡也是這首《蝶戀花》,我想這么美的詞一定是在江南杭州寫的,那時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意氣風華的年齡,身后有無數(shù)粉絲追著要蘇東坡題詞,但這樣一位大文豪,真正地知音很少,只有侍妾王朝云能讀懂他內(nèi)心的孤寂落寞,記得朝云有一次彈奏《蝶戀花》感于句中所寓的悲情而慟哭不能自已,她自己說:“所不能竟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可見這首《蝶戀花》涵蓋多少辛酸落寞,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只怕只有朝云才能彈出這首曲子的落寞,但這位紅顏知己最后也未能相伴蘇東坡一生,最后在惠州定慧院逝去,享年32歲。朝云逝世后。蘇東坡,再也未聽此曲。
蘇東坡最大的成就,表現(xiàn)在他卓爾的才華上,一生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與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并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再加上陳師道、李騭,合稱為“蘇門六君子”。蘇東坡的另一大成就,表現(xiàn)在他的書畫上,書法有“蘇黃米蔡”(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之說。再要說,就是年邁的他參禪。他篤信佛教,講求“靜而達。靜似懶,達似放”。他把佛禪寓于現(xiàn)實的人生之中。
這些只是蘇東坡的人生零落的點滴,讀蘇東坡,他人生的大起大落,遠不止這些,只是蘇東坡這人太豐富,寫不盡。今夜我想穿越回宋朝一定要在江南跟蘇東坡來一次邂逅,聊唐詩宋詞,聊林妹妹,聊林妹妹也沒有關(guān)系,大凡靈性的人,都是相像的,他肯定聽得懂。而且林妹妹也很喜歡蘇東坡,她的詩詞很多次引用蘇東坡的詞。可見林妹妹也是很喜歡蘇東坡的,到底林妹妹還是看不透,所以學(xué)不來那一份灑脫。我也學(xué)不來,所以我愛林妹妹。
2016年2月28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