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如果不專注回憶和思考,都不會覺知它竟然流逝得那么快,只是覺得年歲越長,歲月流逝加速。
? ? ?? 某一日無意中回首,會感嘆自己過去的年華幾乎都荒廢了,發現自己沒做成過什么事,曾經的自己有很多目標,但鮮有實現的;發現自己生活在沒有成功經歷的生活中,被挫敗感湮沒,漸漸地失去了反擊生活的力量;發現自己越來越懶,得過且過;發現自己和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少,自己失蹤了也不會有人關注到……
? ? ? 這樣的生活就是缺乏成功經歷的生活,逐漸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愿望,對生活失卻了熱情,糊里糊涂地生活。
? ? ?? 我們的生活需要有不間斷的小成功來激勵我們前行。
? ? ?? 萬維鋼老師講過為什么快樂總是短暫的。研究表明,這是因為帶來快樂的不是外界刺激的強度,而是外界刺激強度的改變。我們對同一種刺激具有適應性,這種適應性對追求快樂是一種阻礙,我們獲得一種快樂,很快就對這種快樂習以為常,就如得到一件夢寐以求的東西后,很快我們就不會再珍惜它了。這種適應性可以遷移用以解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人類的這種適應性是我們糊涂生活的重要原因。
? ? ?? 我們會對經常發生的事習以為常。一個熱心的同事初次在工作中幫了我們一把,我們會對這個同事感激涕零,多次幫助以后,我們可能都會忘記說謝謝,心里也沒有泛起謝意;我們第一次訂立了考試要考80分的目標,差一分沒有實現,我們覺得無所謂,然后我們習慣性地無所謂,下次訂立目標考一批本科,結果考了二本,也抱著無所謂的心態,漸漸地我們習慣了自己的表現不及預期;更加可怕的是,我們習慣了只訂立目標,而不去實現它,每年年初不少人會訂立年計劃,第二年再看,前一年的計劃幾乎沒有一條保質保量地完成。
? ? ?? 習以為常是非??膳碌?。習以為常了別人的幫助,我們辜負了幫助者的感情,彼此的感情逐漸疏離,習以為常了表現不及預期,我們放任了自己,事事逐漸落后,習以為常了只訂立目標不去實現,我們一直在原地踏步。
? ? ?? 如何破除習以為常,破除適應性?如何在生活中不走下坡路,不在原地打轉,而是走上坡路?答案是改變刺激的強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提高生活的多樣性,另一種是讓刺激間隔發生。
? ? ?? 蘭迪·波許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課中向我們描述了自己一生夢想的不斷實現。蘭迪教授在孩童時期為自己列了夢想清單,包括“體驗零重力生活”,“參與美式足球聯盟”,“在世界百科全書里撰文”等等,這些夢想他都努力去實現,多數都實現了,即使沒有實現也學到了寶貴的經驗。蘭迪教授短暫的一生是充滿激情和豐富多彩的一生,他的生活充滿了多樣性,成功的刺激也是間隔發生的,不斷成功的經歷刺激他不斷前行,他的生活沒有不及預期的挫敗,有的是超預期的激勵,夢想清單拉著他前行。
? ? ?? 結合適應性的認知,我認為導致我們浪費生命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習以為常,具體表現為對訂立目標未實現的習以為常。我們應該訂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并盡量超預期完成,讓成功激勵我們前行,偶爾沒完成目標是可以的,但不能讓未完成目標變為常態,習以為常的未完成會打擊我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