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標題黨一回。想來小談下結構化思考這件事的。
習慣性的,你吃了么?中國式簡單問候語。為什么這么說?
好吧,表示從未思考過,不就隨口問下么。對于結構思考者看來,看似簡單的這么句話,目的在于探索對方心情,情緒狀態的好壞透過這么簡單四個字就可以表露出來,從而得出是否可以開展下一句對話的結論。你中招了么?反正我呢躺槍了。思考懶癌者的心聲,一骨碌的倒豆子。
揭露點事實,關于大腦的些許使用說明書,你看了么?
1、大腦內存的有限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廣度是7±2的容量。舉個例:限定時間內,給你一組0-9的隨機數據排列后,說出其中某個數的量,比如有多少個7,大家都來猜吧[陰險]。
這海量的信息社會,短時間內你可能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資訊,等著頭腦爆炸吧。。腫么辦?
結構思考君:淡定淡定,首先將信息分門別類;其次,列好主次清單,最好只做三件事,三件事,三件事;最后呢,推己及人表達清晰,就三點。比如,第一是什么,第二是什么,第三呢,我再來強調下前面兩點。哈哈,聽說這個裝逼好用。可以常用常熟[陰險]。
2、大腦喜歡什么?? 規律與結構偏好!
所謂的規律可循,也就是來說道下邏輯性問題了。大腦喜歡規律結構化的知識信息,在人際溝通表達上,缺少這條使用說明,那就等著和稀泥了。
開篇自我介紹,我是XXX,我就職于XXXX,喜歡XXX,很高興認識大家……。這凹凸很久的習慣用語一直被我們信手拈來用了好久,又是躺槍的份了。你是想讓人不記得你呢還是不記得呢。
結構思考君:選擇關鍵詞,三個三個還是三個。為你的自我介紹找三個關鍵詞,也可理解為貼標簽。通過收集分散了的信息,進行分類,然后概括總結出屬于個人的標簽。這種自下而上的規律性結構,在此完全可以利用上,也見諸于我們平常的人際交流當中,短時間內讓人記住你,這才是自我介紹的意義所在。
表示下,我記得Yimi的“搭基木”、寶劍配英雄的形象色彩顧問寶英、開宗明義的小賴童鞋,當然了還有其他幾位小伙伴,就把三個貫徹到底吧,哈哈哈~~
3、這年代最貴的是??? ?注意力。(你答對了么)
時間平等,大家都是24小時一天,唯有注意力才是個人稀缺資源。聚焦你的注意力。注意力在哪里,問題在哪里,成就也會在哪里。請注意,你要表達什么?才能俘獲聽眾的注意力呢。
結構思考君:結論先行,亦即溝通目標。在陳述事情過程中能更好的吸引到聽眾,結論(論點)沒出,給太多論據還需要聽眾思考你去所表述的內容,無異于讓他們還要花腦細胞去思考。換種方式結論、目標先拋出,再輔之以充分的論據內容,聽眾必然大有原來如此之理。而即便與結論有感相左,也可做一定的討論。首先邏輯上讓人覺得有料了,再輔以些利益或意義感在內,這個溝通應該可以說是大大有效了。
結構思考聯結生命之花,更綻放!
生命之花(詳見古典老師公眾號),將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人際等方面簡單可視化為內外兩大板塊,細分8項內容,正好符合大腦規律性結構性偏好、記憶廣度范圍內。而從每項篩選出重要的或者令你怦然心動的事情,就3件!!!再從整個生命之花當中選擇3件重要的事情來做,聚焦你的注意力,盡可能的用圖畫等形式豐富你的生命之花,大腦記憶自然就加深起來了。你還會覺得生命之花無從下手去做么?
結構思考君:轉起你的生命之花,聚焦三個點,并賦予意義感的事情,你還不做么?
道理懂很多,依然過不好生活的,大有人在。
因為…沒有行動,行動,行動!!!
結構思考君:踐行---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三個行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點、做三點、用文字記錄思維。
研習會的結尾,以“隔空移物”的放松療法演示,意念的功力再深厚,沒有行動,一切還是等于零。私以為是否也可理解,山不來就我,我就山。蠟燭不動,但人是可以動的,只要跨出你的步伐,做出行動,你可以在蠟燭的或左或右。
愛學習的小伙伴們,容易找到同頻的人一起燒腦(對于一個完美主義情結外加重度拖延患者而言,絕對是燒著了[陰險])。你的注意力聚焦在哪里,你就會在哪里,所以我們都在這里,橙長島!!! 愿我們都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