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是簡愛老師的父母課堂,兩大塊內容,首先是繼續昨天未完的《父母之術》,然后是打造“動力型遠大志向”的版塊。
簡愛老師一上來就先問了一個問題:“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在大家踴躍發言之后,揭秘答案就是一個“比”字。確實,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沒有傷害哪來痛苦!可是,人生又時時處處在比,橫向跟別人比,縱向跟自己的過去比。低層次的比地位、比權力、比財富、比美貌、比身材、比面子、比孩子,比享受……高層次的比學識、比成長、比格局、比眼光、比意識、比境界、比魅力……但是否每一次比較都是痛苦的呢?是否比就一定是負面的呢?當然不是!比本身并不代表痛苦,痛苦的只是由比較而產生的心理落差、嫉妒之心。我們的孔老夫子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就努力去學習去看齊,去提高;看到別人做得不如自己的,就反省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過錯。所以,到底是比出痛苦還是比出成長,就看你怎么個比法了。
這里簡愛老師說了她們家的一個經典案例,引出一個道理“心態決定一切,而轉念就在一瞬間”。當你的內心沒有真正放下,所有的一切都是違心的,而違心的東西勢必帶來痛苦。只有當你的內心沉淀得足夠多的時候,轉變才有可能發生,而當你的內心足夠通透,所有的痛苦自然化為烏有。在轉念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少說,甚至不說,好的不說,壞的也不說,給彼此留出最大的生長空間,沉淀自己,“連點成線,功不唐捐”,期待奇跡發生的那一天。
理清思路之后,簡愛老師就給了大家一個既形象易記又落地實操的訓練方法——“海豚訓練法”。簡記為三個池子:關系池(陪玩、喂小魚,培養感情、建立信任),訓練池(等待->海豚跳出水面->吃口哨->喂小魚,形成條件反射),表演池。這里有幾點感悟想分享:1、建立信任是所有訓練行為的基礎。引申到教育上也一樣,如果孩子都不信任教育者,其心門一定是關閉的,那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2、飼養員訓練海豚的所有動作都是海豚的本來就會的,他的任務只是幫助海豚建立條件反射。引申到教育上同樣的道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激發孩子的優勢,將其放大放大再放大,直至發揮到極致,而不是硬塞給他一些他不擅長的。3、當海豚罷演不配合的時候,不是訓斥也不是懲罰,而是送回關系池重新培養感情,重建信任。引申到教育上也一樣,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會有情緒起伏,都會有狀態反復,教育者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與絕對的信任,并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調整,千萬不要有希望一勞永逸的心態。
關于動力型遠大志向,首先明白志向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決心,是實實在在要去踐行的。簡愛老師分析了影響志向的三大要素:
1、環境要素(圈子、經歷和體驗),
2、性格要素(被貼的標簽和興趣愛好),
3、使命要素(價值感和持續度)。
同時給出了定志向的六大策略:
1、意識覺醒(我的理解就是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到對的人,做了對的事,從而爆發了對的感覺。)
2、開發快樂(從眼耳鼻舌身多方位體驗,從而發掘出真正的興趣點。)
3、創造環境(在發掘出孩子真正的興趣特長后,為其創造環境。遠大志向是有一定高度的,肯定不是孩子一伸手就夠得著的,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就要盡力為孩子搭好梯子、砌好臺階,讓他可以拾階而上,最終觸摸到他的目標,達成志向。)
4、多行多思(走出去觀世界,走進來問自己——我喜歡什么,我要什么?教育者的職責就是引導孩子問自己,并幫助他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5、導師相伴(榜樣的力量,偶像的作用,也說明圈層的重要。)
6、定而后動(去蕪存菁,定下目標,此為定;目標確立,全力踐行,此為動。給孩子輸入一條行動正念:“比失敗更可怕的是什么都不做,我選擇做好每一個當下,我選擇立刻行動。”)
這里有一點思考:理論上說起來“興趣無好壞,志向無貴賤。”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志向和家長的價值觀不匹配的時候,是否真的每個家長都能做到不比較,不世俗,真正去支持到自己的孩子?
這個版塊的總結,四個“一定”:
1、一定要經營好孩子的感覺,因為感覺決定一切;
2、一定要創造好環境,給孩子物質和精神上雙重支持,為他達成志向助力;
3、一定要放大孩子的成就,讓他有價值感,幫助他建立強大的自信;
4、一定要立刻馬上去實踐,行動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行動肯定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