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延傳至今,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也不得不學習。俗話說:“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這句話看著簡單,可深究之后你會被其中的智慧所折服。
我們都知道為人處事不錯的人,無論在任何行業,面對什么樣的人,都可以輕松應對,雖然不能夠一定大富大貴,但至少也是混得不錯。為人處世的智慧我們也是從古人的智慧中學習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際交往的技巧基本不變,只要我們細細品讀,你會發現古人的智慧無窮大。
在機會面前,有的人因優柔寡斷而錯失良機;有的人卻抓住時機,加上有良好的德行基礎,結果會讓他更上一個臺階,這就是所謂的“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究竟有何深義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您又是否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
法不輕傳,我們見過很多有獨門技術和手藝的老師,他們會把獨門手藝傳給后代,格局大的老師,會收一些徒弟,然后傳給天賦較高的徒弟,但是他們都不會輕易傳給外人。
這就是所謂的“法不輕傳”。
之所以“法不輕傳”,并非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體現,而是無奈之舉,為什么要這樣呢
原因有兩個:
其一,假如把手藝傳給外人,一旦對方人品不好,不懂得知恩圖報,很可能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
其二,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如果子孫或者徒弟天賦一般,很難學會手藝的精髓,久而久之就自己的手藝就失傳了。
道不賤賣,這里的“道”,可理解為道理、方法、經驗。
通過學習和生活閱歷,總結出有用的方法技巧,不能輕易告訴別人,即使對方非常想學,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像現在的知識付費。
免費的東西,似乎沒人會珍惜,只有自己真正付費過的才會認真對待。
在《道德經》里寫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從別人那里學到東西,要明白“道不賤賣”的道理,該付出的時候,一定不要摳門。
“師不順路”中的“師”,最初指的是風水先生,后來又包括了老師。
古人對風水深信不疑,蓋房子、建墓地都會找人看風水。
“師不順路”的意思是,當風水先生給別人家看風水的時候,你不要請他順道給你家看,這是對風水先生的不敬,既然想請大師幫忙,就要拿出自己的誠意。
即使相互再熟悉,想讓風水先生順路的時候再順路看看,大概就瞅瞅。這種態度內心不誠敬,不誠不占。
古代的私塾先生,基本不會主動去收學生,而是家長以誠懇的態度,把孩子送到學堂。
并不是古代風水先生和教書先生故意擺架子,而是他們需要得到尊敬,如果輕易給別人看風水,或者隨意收學生,就體現不出他們的價值了。
醫不叩門,一般情況下,如果家里有人生病,親屬會把醫生請到家里,而不是醫生主動叩門,之所以“醫不摳門”,背后有兩個原因。
其一,假如醫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說某人生病了,處于醫者仁心,主動跑到病人家里,結果發現對方活蹦亂跳,根本沒有病,容易造成誤會,如此就非常尷尬。
其二,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在不了解病情之前,醫生也不知道做哪些準備,如果在準備不充足的情況下就主動上門治病,有可能會耽誤時間,甚至來不及救治。若親屬去請醫生的話,把病人的病情描述一下,醫生心里大概有個譜。另外,若盡了全力依舊沒把病人治好,親屬也不會有什么怨言,畢竟是他們把醫生請過來的。主動的敲門問要不要治病的醫生,好像希望別人都是病人一樣;即使送人仙丹,別人也不會相信。
重點是不符合本心,允許結緣,但不會去攀緣!請師傅算命看風水與請醫生一樣,有規矩的。
雖然現在時代不同,但“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的智慧,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尤其是“法不輕傳,道不賤賣”,稱得上至理名言,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