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到這么一篇文章感觸很多和大家分享下:
在內部郵件中,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質問:“為什么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么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反省的結果是:“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yè)績增長凌駕于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從索尼常務董事撰文稱“績效主義毀了索尼”到王石的微博 “績效主義像企業(yè)的膿包”,再到小米干脆“拋棄KPI”,使得KPI的形象在人們眼中差點反轉180度。至今仍有很多企業(yè)一直傻盯著KPI發(fā)呆,不知該做何舉措。
貼吧事件、魏則西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將百度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李彥宏將這些都歸結于KPI。確實是這樣嗎?
0 1
跑偏的企業(yè)文化
阿諛奉承溜須拍馬
百度越做越大,對商業(yè)利益的追逐遠超過了對產品的重視,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百度跑偏不是一日之寒,已經曠日時久。全國有那么多的網民信任百度并依賴百度,百度已經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
當百度成為一個動詞,成為搜索的代名詞,李彥宏和百度都已有恃無恐。
這些年,因為工作關系和朋友關系,接觸到百度不同層面的人。很早就有多位朋友抱怨過,李彥宏的帝王思維越來越重。一方面他極度驕傲和自戀,另一方面被一群高層包圍著,聽到的全部都是他想聽到的那些聲音。
李彥宏離市場一線越來越遠,離員工越來越遠,離用戶也越來越遠。也慢慢形成了百度的文化——馬屁文化。
曾經有一個前百度員工撰文,文中稱百度文化形成的原因在于李彥宏:
其中的核心又是CEO李彥宏本人——雖然“廠長”可能不會承認這一點,在他看來,問題出在一線的執(zhí)行力和“價值觀”上,而非自己身上。
這是因為傳說李彥宏很難聽進去批評性意見,以及對外界批評聲,他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我沒有做錯什么,是他們黑我!”
秦朔在一篇文章中稱,李彥宏總是以鴕鳥心態(tài)面對接二連三的質疑。我不認為李彥宏是鴕鳥心態(tài)。鴕鳥心態(tài)是唯心的逃避,李彥宏顯然不是逃避,他是真的認為自己沒有錯。
當一個公司的董事長茫然不自知自己的管理短板,被一群阿諛奉承的高層包圍,只聽好聽的,這是一家企業(yè)莫大的悲劇。
0 2
盲目追逐KPI
導致創(chuàng)業(yè)初心的迷失
看完百度畸形的企業(yè)文化,我們再看看文章開頭提到的內部信,其關鍵詞無非是——
KPI!KPI!KPI!
沒錯,KPI是現代管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管理手段。績效考核,在一個一個目標數字面前,沒有誰能灑脫。
目標數字就正前方,無論你用什么茍且的手段達成。
對于百度的每一個員工來講,KPI才是他們能夠在企業(yè)得到認可、升職加薪的惟一標準,也是他們將來跳槽的資本。用戶體驗與他何干?靠邊站吧……
不止于百度,全世界絕大多數公司都是這樣。隨著公司越做越大,對員工的管理和控制只能靠KPI去實現。如果KPI成為考核員工的唯一的指標,那么個體對KPI的追逐,必然是將KPI當作“詩和遠方”,而選擇性忽略公司創(chuàng)業(yè)的初心。
0 3
KPI也需要變通
谷歌的管理實踐
死板的KPI,不再符合現代企業(yè)的價值觀。這個世界正在被新技術推動著向前快速發(fā)展,舊的管理體系不再適合現在的新公司。KPI也需要變通。
互聯(lián)網時代,產品形態(tài)變化,用戶使用方式變化,商業(yè)模式變化,傳統(tǒng)的供應鏈也在變化,技術更是快速更迭。營銷的勢能可能遠沒有產品本身重要,管理員工沒有激發(fā)員工更有效果。過去的管理方式不再適合未來的組織。
去年,谷歌掌門人埃里克?施密特寫了一本書——《重新定義公司》。這本書里闡述了谷歌幾年來在這方面的嘗試和思考。
他將谷歌的新公司運作模式總結為: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是激勵。
什么是賦能?
1、激勵偏向的是事成之后的利益分享,而賦能強調的是激起創(chuàng)意人的興趣與動力。命令不再適用于他們,組織的職能不再是分派任務和監(jiān)工,而是讓員工的專長、興趣和客戶的問題有更好的匹配。員工是使用了組織的公共服務,而不是公司雇傭了員工。
2、賦能比激勵更依賴文化。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方法去考核、激勵,公司的文化氛圍本身就是獎勵,本質上創(chuàng)意精英都是自驅動、自組織的。
3、激勵聚焦于個人,而賦能特別強調組織本身的、人和人的互動。
0 4
國內企業(yè)變通的嘗試
阿里、小米的績效實踐
向互聯(lián)網時代,以前關于管理、營銷、渠道等等方面的教科書可能都將失效。
谷歌有意識地在做著這方面的摸索和嘗試,個別中國企業(yè)也意識到新型組織帶來的管理新課題。
阿里巴巴過去幾年一直折騰,內部建設共享平臺,“賽馬”的創(chuàng)新機制,換掉傳統(tǒng)的ERP等等。阿里做了很多,曾鳴認為還是沒有找到明確的方向。
跟阿里一樣有意識在做組織創(chuàng)新的是小米。小米一直在說沒有KPI,外界不相信,也不能理解。其實,小米不是沒有KPI,只是他們的KPI與傳統(tǒng)公司的KPI不一樣,希望打造一個更輕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模式。
因為小米意識到行業(yè)的變化:比如,強調個體,互聯(lián)網是有別于傳統(tǒng)行業(yè)的新興行業(yè),一個特點是互聯(lián)網強調個體,強調特別牛的一些大牛。互聯(lián)網特點之一是要盡力尋找到或使用當前市場上最一流的科技人才,那么這些人才在那里?找到后怎么去做這些人的績效,這都是當前HR工作的一個難點。雷軍是花大量的時間用在找人上的。互聯(lián)網的績效很難被量化,有成功的產品,但這個過程中失敗的產品更多,一個成功的產品腳下卻有可能是千千萬萬不成功的產品。互聯(lián)網的特點是快,HR可能剛剛做了一個績效的評估體系,三個月、半年,公司不做這個產品了,或是這個產品已經換代了。
小匯總結出小米KPI有下面幾個原則:
1、 非常嚴格控制招聘,要招一個研發(fā)人員,可能需要面試技術背景的超過200候選人,技術背景與文化背景都匹配時,才可以進入小米。把招聘做的非常深入的情況下,其實對績效考核而言應該是越來越輕了。
2、 組織中強調扁平化,一個人績效極限應該是管理下屬10個人。實際上小米的績效管理比10個人還要少,但是效率卻會很高。不需要表單,輕而易舉的就能夠看出來。
3、少流程,重團隊,在戰(zhàn)略上先進行梳理,弄明白公司核心產品線是幾個,未來幾年的目標是什么。
0 5
KPI沒有錯
跟不上時代的KPI才是錯
百度的問題,很值得思考。KPI為什么把一個公司帶偏了?
百度與谷歌之間的差距,真的只是技術的差距,商業(yè)模式的差距,文化的差距?百度與谷歌,雖然都是做搜索的公司,但一家是舊公司,一家是新公司。百度的KPI一成不變,而谷歌卻一直在探索管理的新定義和新方法。
所有互聯(lián)網時代的公司,無論是傳統(tǒng)公司還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要考慮的如何顛覆舊的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如何向著一個目標,給所有員工賦能。
最后提醒一句:
KPI只是工具,能不能用好取決使用它的企業(yè),核心是良好的組織氛圍和企業(yè)文化,比如不出局的模式,值得每一位希望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公司或者個人反復思考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