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APP的更新機制,跟一般的C/S產品的更新機制一樣。我整理了最近踩的坑,分享一下
APP版本的生命周期:
- 設計期:根據上一個版本的用戶反饋,修復bug、優化設計和開發新功能。根據近期的公司規劃,上線新的功能,往往在上一版本還未上線,就開始規劃了
- 開發期:根據設計期的結論,開發的周期,對更改內容進行取舍,決定當前版本應該上線的內容,實際情況設計期與開發期是有重合部分的,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臨時加需求。根據開發的反饋,例如某種實現方式,花費的人力較高,決定其他的實現方式
- 測試期:公司內部測試,保證流程暢通,使用效果與設計一致,發生不一致,要么該程序,要么該設計
- 內測期:即用戶接受度測試(UAT測試,User Acceptance Test))
小公司做的多是兼容性測試,保證新版APP可用,附帶用戶的功能反饋這里吐槽一下,國內各個安卓手機廠商,你們是要搞出多少個神奇的自定義,要累死我們啊!還是蘋果的測試舒服。
大公司的兼容性測試可能在階段3就基本完成了。(沒去過大公司,手動斜眼)內測主要是測試用戶對新版本的反饋,例如改了交互和布局,用戶學習成本怎么樣;新功能好不好用,有沒有什么改進的地方;促銷活動是不是太多了,引起了用戶的反感,用戶是不是真的感興趣....... - 靜默更新期 (大公司請直接忽視)
由于現在就職一個小型公司,對安卓機型無法做到全覆蓋。我們會先更新各大應用市場的應用和官網的下載鏈接,用戶自行更新,根據用戶反饋和兼容性問題,再決定是否大規模推送。 - 推送更新期
順利通過靜默更新期,我們就會給用戶推送,彈框提醒用戶可以更新,但是非強制的。只是推薦和提醒 - 強制更新期
由于新版本的不斷產生,舊版本會在一定時間后,停止維護。這個時候舊版本就必須強制更新,用戶不更新,不能使用。
APP的更新過程
- 靜默更新期。(一般大公司可能沒有靜默更新期,這個主要也是為了解決兼容性測試,自己想出來的)這樣做只是為了將問題暴露出來的同時,將影響降到最小的一種手段。隨著各類手機管理和應用市場類APP的普及,用戶在這里進行主動更新。一般兩三天即可。
- 推薦更新期
因為用戶打開APP時,用戶可能是急需使用的,沒有空閑的事件,網絡環境也不好,所以只是提醒用戶更新。用戶自己在網絡環境好,時間空閑的時候進行更新 - 強制更新期
舊版本的維護總是需要成本的,隨著新版本的推出,舊版本總有停止維護的時候,這個時候最好強制用戶更新。保證用戶的使用,畢竟APP出現了問題,損傷了用戶,最終損傷的還是公司自己。
特別對于一些創業型公司,業務邏輯和方向經常發生變動。一旦發生根本變動,例如功能取消,就需要強制用戶及時更新,保證用戶的行為符合現在業務邏輯。
這個一定要做好!!!不然舊用戶天天使用,產生錯誤或者異常數據,你又無法告知用戶,當時你想死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