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 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話題歷來是家庭計劃的重點,社會關注的交點。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從家庭到到社會對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斷加強。特別是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更是急劇攀升,報才藝班及各類培訓班、投資學區房、聘請私人家教、上私立學校等等,只要能想到的都會極力去做,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但什么是起跑線,我不太清楚。我想思考這個問題的人沒幾個,至少想清楚的沒幾個。
? ? ? ? 下面繼續把樊登讀書會作者光臨中的一些有意思的片段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有助于理解李躍兒老師的《關鍵期關鍵幫助》。
? ? ? ? 樊登:還有很多父母覺得,小孩子在上了小學以后,幼小銜接,需要學很多東西等等,在這方面您的看法是什么呢?
? ? ? ? 李躍兒:國家號召不讓再去做一個小銜接,它這是面對把小學的課程下沉到了幼兒園那樣的學校。因為幼兒園有它的發展任務,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關鍵時期關鍵幫助要發展出來的東西。
? ? ? ? 比方到四歲了,探索他人心智。那探索他人心智,他就是撒謊、編故事、偷東西這樣的行為。我們要給他兩個月,讓他去發現,我自己知道的東西別人是不知道的。如果孩子沒有建構起這個能力,以為我知道的東西別人都知道,我怎么活?
? ? ? ? 那到了六歲,他就會進入群體。到三歲,他建立友誼時候,我只要跟一個人在一起。到了六歲,我想進入這四個人的群體,里頭沒有一個我的朋友,我也會進去。
? ? ? ? ? 那我就會通過三種方式。一個是說服他們接受我的意圖,我的玩耍意圖。一個是我放棄我的意圖,去適合于他們。一個是拿物質把他們都收買了。那這都是需要練習的。這些東西如果都沒有建立好的話,那么六歲之后,七歲的時候進小學就會很成問題。
? ? ? ? 那我們那兒是混齡的,比方說六歲之前全是文化課學習,都是排著隊,孩子就沒機會去建立這些。那你幼小銜接,必須要給孩子建立這個東西,因為小學老師不是時刻跟你在一起,這是第一。
? ? ? ? 第二呢,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就是學習模式,在五歲之前是通過身體學習的,兒童是通過行動去思考的。五歲之后,你要上學了,他通過坐在那兒,身體不動,用大腦去思考。你要不轉換的話,他上課了還用身體學習,那老師怎么上課呀?
? ? ? ? 樊登:對,經常跑出去。
? ? ? ? 李躍兒:所以學習模式要轉化。第三就是說,要去練習表達的時候,以前是用行動去表達,比方說我是一條蛇,那你到了六歲以后,你是需要寫蛇這個字,或者說蛇的這個話的,所以要轉換這個模式。這都需要幼小銜接去預備的。所以不是說幼小銜接不需要,是需要的。
? ? ? ? 樊登:不是需要去教那些知識,而更多的是模式的轉變。
? ? ? ? 李躍兒:按理說,如果不是人格建構,就不叫幼教。而人格建構是沒辦法通過授課的方式,講述、問答、抄寫,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沒辦法用的。所以你的幼兒園如果用的是講述、抄寫、問答這樣的模式,說明這個幼兒園不是好的幼兒園。那如果是好的幼兒園,你就必須要有幼小銜接。
? ? ? ? 西瓜芝麻一把抓,到頭來只會丟了芝麻、摔了西瓜,什么也得不到。
? ? ? ? 多讀書讀好書,終身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