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端陽
時間如流水,頂著雪花背起了行囊,刮了幾場春風,下了幾次綿綿的雨,一轉眼就來到了柳綠花紅的端陽節了。
我是一個農民工,一年對于我們來說基本上是兩季,一是忙季,包括春、夏、秋三季,再就是閑季,指的是冬季,也就是貓冬的時候。自從走入工地對五月節、八月節就沒有什么期盼的了。到的時候老板在五月節給每個人分幾個雞蛋,八月節分幾個月餅也就算過節了。我這幾年對節日沒有什么期盼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只有遠離親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思鄉的情懷,思緒像浮云一樣,慢慢的飄到了童年。母親一生養育了我們五個孩子,姐姐、中間是我們三兄弟,最小的是妹妹,一家人生活在低愛的三間平房里。雖說當時日子過得很清貧,但一家人在一起沒天都是高高興興的,父親、母親干勁十足,家里充滿了歡歌笑語、其樂融融。那時在五月節來臨之前好幾天就開始盼著節日的到來,母親也提前就有按排,不管日子過得怎樣緊也要攢夠過節的雞蛋,在端午節的早上煮好,用大笊籬撈出來裝入盆里,那時沒有母親的話我們是不敢輕易動手拿著吃的,待母親給大伙分。現在回想起來真香啊!吃飽后就去弄一些楊樹枝把五彩葫蘆掛到屋檐下,當時只感覺很漂亮,并不知道為什么。只到上了初中后才知道五月節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吃粽子當然是后來的是了。把葫蘆掛完后母親就回給我們哥仨的胳膊、腿上擠上五彩線,那時樂得不得了,不知道擠了多少天。
現如今母親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都拉扯大,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大哥在南京、二哥在白山、我在長春,天個一方。吃了兩個雞蛋在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否有機會再吃幾個母親煮的端午節的雞蛋了。
2071、端午節前晚上
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