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訓練營一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一只鳥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的翅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插上生命的羽翼,感悟生命的美好,在那一片蔚藍的天空下尋得一片心靈的凈土,看那清澈微涼的泉水靜靜洗去繁雜的污穢,聽那調皮歡快的百靈慢慢驅走悲傷的陰影,心靈在那一刻飄逸而自由,放開疲憊的枷鎖;
? ?潛意識的世界來臨了,你意識到很多曾經回避的“點”你的痛苦就來了,我們走進榮格,走近潛意識,到底什么是潛意識?為什么我們常常會有痛苦?為什么我們內心總有兩個聲音在打架,撕扯?一場混亂不清的內心活動常常擾亂我們的生活,疲憊不堪,但你卻找不到源頭,無奈的問我怎么了?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 ? 在對人的意識水平的層次分析方面,榮格與弗洛伊德不盡相同。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生活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
?他十分重視潛意識,認為它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活躍有力的因素,是人類行為背后的內驅力,他還認為無意識作為意識的對抗物,由被遺忘的童年時代印象、與生俱來的本能及現代人和人類祖先相聯系的回憶構成,不但具有個人的,還具有后天所發展起來的特性。
?榮格不滿足這種解釋,他把無意識區分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他說:“無疑,位于表層的無意識或多或少具有個人的特性,我稱之為‘個人無意識’。不過,它有賴于更深的層次,是由先天所獲得的而并非來自個人后天的經驗。這更深一層的無意識我稱之為集體無意識。使用‘集體’一詞,是由于這部分意識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與個性心理相反,它具有一切地方和所有人都共有的幾乎相同的內容和行為方式?!?即榮格認為無意識的最重要部分不是來自個體的個人經歷,而是源于全人類遙遠的過去——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榮格最大膽、最神秘、引起爭議最多的概念,也是他理論的核心,集體無意識來自人類心靈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遺傳,所以每個人所擁有的內容都是相似的。進而榮格把集體無意識的內容用原型來表述,有時稱之為“種族記憶”或“初級意象”或“原始意象”,它是人類原始經驗的集結,是那些記錄在腦中的祖先經驗,它就像命運一樣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其影響可以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被感受到,進而原型就成了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的核心內容。同時,榮格還認為集體無意識就是所有一切原型的儲藏所。原型是人類世代相傳的典型心理體驗,諸如生、死、男人、女人、母親、英雄、上帝、魔鬼、智慧老人等等,是具有同樣特征的心理物質的濃縮,是所有經驗的不斷反復的積淀。之所以稱之為原始意象,是因為它表明人類心理結構的最初本原可以追溯到生命之始。
? ? ? 榮格將人的精神由淺及深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其中榮格的個人潛意識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個體潛意識,前者相當于自我, 曾一度成為意識的經驗,但由于種種原因被壓抑或忽視,它們很容易被意識所接受;而后者則多不為社會和道德所容納的原始的欲望和沖動等等,不易進入意識。
榮格的潛意識論的最偉大之處就是提出了集體潛意識。他發現,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原始部落中有著某些相似的原始意象,如出現在宗教、藝術和夢中的花朵、十字車輪等等;并且,在彼此分隔的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人類的精神傳統在結構上都是相似的。由此,他堅信:在人類的精神層面中存在一個精神創作層面,這個層面為全人類所共有。榮格稱之為“集體潛意識”,認為同一種族的個體,有一些共同的、不為個體自覺的本能和經驗。
集體潛意識主要由一些原型構成,原型是遺傳的先天傾向,不需要經驗的幫助,與其祖先行為相似,比如說人生而怕黑怕蛇,這是人自古以來在黑暗中受到驚嚇或遭到蛇咬的痛苦經驗,經過世代相傳而成為集體潛意識。其中原型還包括阿妮瑪和阿妮姆斯等等。阿妮瑪是指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阿妮姆斯是指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它們是兩性潛意識中的異性補償因素。
【闖入者與被闖入者之間關系的鏈接品質】
之于他,我們是闖入者,之于我,他們是闖入者,人是群居動物,闖入與被闖入是必然的,提高自我意識,把握邊界是多么的重要;
看到一篇文章中的小案例與大家共享:在親子關系中,家長是如何闖入孩子的?
@別讓強制的學習奪走童年的快樂
在“望子成龍”的心態驅使下,我曾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愛”,比如周末,我給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課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稍有退步我便會大發雷霆,甚至動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與不滿。
每當孩子厭煩的時候,我又是好言相勸,又是物質獎勵,把我以為的“特殊的愛”強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物質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開始極力地避開我?!皩W習”,無情地拉開了我和孩子的距離。
我也想當“慈母”,可事實上,我卻是個“暴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作為母親要讓孩子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學習,而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在焦慮與緊張的氛圍下生活,放下自己的期望,尊重孩子的興趣。
我們常常借“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孩子背負我們的焦慮,完成我們未完成的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按他的節奏成長,勝過所有“愛”的語言和物質。
【在婚姻關系中什么情況下容易導致闖入與被闖:】
每個人想要進入關系或婚姻的動機不同,有些動機屬于意識層面,有些則是無意識的,人類進入婚姻的動機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低意識):以“我”為中心
第一個進入關系的層次是,為了“小我”的需求:
1、你的小我會受到社會的制約與父母的影響,覺得只有結婚或擁有愛情才是正常的。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結婚,你害怕如果沒有對象、晚婚或不結婚,就代表你不正常。你用社會的價值觀衡量自己,在乎別人怎么看你,你的自我價值與安全感來自于自己是否跟大家一樣擁有婚姻或愛情。父母也希望你結婚生小孩、傳宗接代,或有個伴侶可以依靠。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討好他們、讓他們開心,這成為你進入婚姻的動力之一。
2、你的小我需要從對方那里得到某種東西,你才會覺得被愛。你評估關系的角度也來自他有沒有給你你想要的,例如:金錢、性愛、陪伴。你把重心放在對方身上,你的喜怒哀樂來自他的一舉一動。你在關系里是否開心,取決于對方有沒有滿足你。
以下是低能量意識關系的念頭:
或許它埋藏在你的潛意識里,所以你覺察不到;又或許你不想承認,因為不想看到自己這么自私。
我需要擁有你,才會有安全感。
我是你的,你是我的。
條件交換:我可以提供金錢養家,可是你要聽我的話,當個乖老婆。
條件交換:我可以顧家、生小孩傳宗接代,但不論你去哪里都要帶上我。
我要結婚才會是個正常人。
我需要一個依靠,我沒辦法忍受我的孤單,需要有人陪伴我。
你要用我想要的方式對待我,我才會開心。
都是你害我這么痛苦。
沒有我你活不下去。
你使我完整。我的喜怒哀樂都是因為你。
我們的感情至死不渝。
第二個層次(中意識):以“我們”為中心
第二個進入關系的層次或許包含了一些第一層次的意圖,可其主要意圖是為了完成共同的計劃,評估關系的角度來自于你們有沒有成功地達到共同設定的目標或計劃。例如:共組家庭、開一家公司、建立一個社區。
把重心放在兩人一起培養的人事物上,你的喜怒哀樂來自兩人的小孩、一起創造的事業、共同進行的計劃目前狀況如何。因為雙方的比重相同,所以會在乎公平、平等,例如:第一個孩子跟你姓,第二個孩子要用我的姓。
以下是中意識關系的念頭:
我跟你在一起,是因為想要生小孩并組建一個家庭。
我跟你在一起,因為我們的才智天賦合并起來,能夠建立一個很成功的事業。
我們的家族以至親戚都是好朋友,如果我們結婚,便可以共組溫暖的大家庭。
因為錢是我們一起賺的,如果你要買車,那我也要買鉆戒。
我侍奉你爸媽,所以你要孝順我父母。
孩子不聽我的話,使我憂郁、生氣、害怕、痛苦。
我的喜怒哀樂來自于我家里每個人的生活狀況。
孩子長大離開家以后,我不知道我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
如果我們的公司垮掉,那我跟你在一起就沒意思了。
這個家如果發生了什么大意外,我會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
我們不能離婚,因為我們的經濟、親戚朋友都密不可分,分開會很尷尬。
第三個層次(高意識):以“自我成長(心靈成長)”為中心
第三個進入關系的層次或許包含了一些第一跟第二層次的意圖,但最主要的是通過進入關系分享原本就有的愛、鼓勵彼此活出熱情和實現目標,并支持彼此不斷成長。
自我成長(心靈成長)的意識是支持彼此提高覺知、替自己的生命與所有的感覺負責、表達真實的感受、包容、原諒、尊重自己和對方。
評估關系的角度在于兩人在一起有沒有幫助彼此活出更多的愛、有沒有提高自己與對方的意識、心胸有沒有變得更寬廣,周圍的親戚朋友是不是都能夠明顯地看出來兩人變得更喜悅、更有力量、不只更愛自己和對方,也更愛所有的人。
以下是高意識關系的念頭:
我跟你在一起,是因為想要跟你分享我的喜悅。
我跟你在一起很開心,一個人也很開心。
我支持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完成你想完成的目標。
固然我們已經結婚了,我還是尊重我們是自由的個體。
我很感恩我們可以鼓勵彼此活出自己的熱情。
通過跟你在一起,我更了解自己需要療愈與接受的部分,我變得更包容自己與周圍的人。
通過跟你在一起,我變得更完整、更有力量、更能夠替自己的生命負責。
我們之間的愛讓我更愛每一個人,愛不只停留在我跟你身上,而是延伸到所有的人,不管是男的、女的、年輕或年老的,無論國籍、種族、環境與背景。
我跟你會發生這個問題,一定有我需要負責的部分,給我一些自我檢討和反省的時間。
讓我們溝通一下,坦誠地談談這件事。
對不起,我的缺點造成了這個問題,我會改進。
不管將來我們是否在一起、會在一起多久,我會永遠愛你、感恩你。
當下我們的情感婚姻無論在哪一個層次,都沒有關系,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婚姻及情感要有敏銳的覺察,在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用心的經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意識層次,這才是王道。
【人文素養和你的本心在一起】
? ? ?在C&B的平臺上本心這個詞常常出現,我們在這個平臺上本心的力量也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那是一種感染力,吸引力,散發出一種人格魅力與力量?!叭宋摹?,在這里當為確定的“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
? ? ? ? T 案例分享:
考察人文素養:一個孩子打開文章念給我聽,很好,你把這篇文章背誦給我聽,孩子說:文章長的我不會背,短的我會,納悶,為什么呢?你猜孩子會說什么?你或許也會和我一樣跌破眼鏡,孩子回答說:因為短的會背老師不會扣分。這么一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抹滅了孩子的興趣與那顆好奇探索的心,也在學習中失去了樂趣。
? ? ? ?這段小小的對話(讓我們看到隱形的焦慮,孩子內心的抵觸)這個孩子越來越不喜歡閱讀,沒有樂趣,閱讀只是完成老師的任務,值得深思,在簡單的背誦背后,我們看到孩子的本心在慢慢的磨滅,取而代之的是迎合;
一份份口頭對接書讓我看到了每一個靈魂來到世上都有不同的使命,人生不僅是一場物質的盛宴,也是一次靈魂的修煉,那些轉錯的彎,那些走錯的路,那些流下的淚水,那些滴下的汗水,那些留下的傷痕,全都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也奠定了你的生命軌跡,對Ap,xgc,zl,zxl的對接也看到了機緣,不良內化,巨嬰,路飛,還有那小神仙,困頓,凈化,轉化,蛻變,成長,是生命最美的過程。
另一篇對接書,現場讀了好幾遍,我深深的在心底嘆了一口氣,悲傷,除了悲傷就對生命的悲憫,因為自己經歷過,有時甚至悲觀到極點,哎,算了吧,無奈,無助,孤獨,無力感,骨子里依然孤傲倔強的活著,然而在那小小的空間里有一份你始終保存著的熱情,你的愛,你的探索與改變的心,有藝術家的氣息,等待那個科學家的到來,他會給你適量的氧氣,獲得煉金術,人生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人生,有多少痛苦,就會有多少成長。美麗的蝴蝶,一生經多次蛻皮變為成蟲,又在蛹內經歷長長的寂寞,才羽化為蝶。
qiany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