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出生在一個半農民家里,為什么說是半農民呢?因為我家在農村,但我父母很少種田養殖。從小到大對于吃的我從沒什么要求,能吃飽就行,換句話說就是很好養活,什么樣的魚肉蛋到了我嘴里都是一個味。
? ?結婚后我嫁到了一個叫黃岡的地方,初來乍到對于什么都是新鮮好奇的。我的公婆是那種典型的中國農民,種很多地,養很多豬,雞鴨鵝成群,前兩年還有黃牛一兩頭,山羊十幾只,還好家里的庭院足夠大,屋后也有山坡和池塘。
婆婆是個風風火火的人,做事麻利性格開朗。頭幾年她種水稻,小麥,油菜,棉花,花生,紅薯,紅豆,芝麻……反正一年四季農田沒有閑著的,水稻就是一年的口糧,吃不完的就賣了,小麥就是拖到加工廠做成面條(公婆很喜歡吃面),油菜籽就拖到榨油廠榨成菜籽油,都用超大的油壺裝好,都足夠吃一年多的。
公公是個性格內向但頭腦精明的人,家里有個對農戶加工的碾米廠,所以一般都有細米和米糠,所以他養了很多豬,雞鴨鵝。至于做飯的淘米水,剩菜剩飯,菜葉什么的都沒有浪費的,全都喂這些動物了。每到年底就宰殺一頭自家養的黑豬,腌一部分,剩下的全部放大冰柜里凍著,足夠吃大半年的。每到年底就有很多在外上班的托家里的親戚到我家預訂土豬肉,然后分分鐘幾頭豬就被搶光了(但我個人覺得這上好的豬肉賣得太便宜了)。雞鴨鵝,哪天想吃隨便宰一只就是了。新鮮的各種蛋那更隨便送人的都有。自家的菜園有好幾塊,人吃得少動物吃的多。
看出來了吧,我家的模式是自產自銷。其實之前也不覺得有什么區別,直到有幾次家里的肉吃完了,又剛好有客人來,就去外面街上買了排骨和肉燉湯,怎么吃怎么就覺得哪不對勁,不香不油不好吃,老公說,飼料養的哪里比得了自家養的!我哦哦哦!難怪的!即使我做飯的水平很一般,可是原材料好做出來也是很美味的,那就是一個土味,原味。有一年,從北京來了幾個好友來我家做客,我準備了一桌菜,全是自家的土貨,雖然我廚藝很一般,也不喜歡放佐料,但他們還是吃的津津有味贊不絕口。那時候他們就建議我們往外賣。由于家有兩個孩子又不忍心他們成為留守兒童,又想做點事,而后才萌生做土特產的想法,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不試著讓它們走出去。先從土雞蛋做起,做之前考察了一些雞場。現在把我所了解的土雞蛋知識分享一下:
一,什么才是優質的土雞蛋,怎樣才算得上真正土
1,第一重要的是土雞的生長環境和食物來源,土雞只吃少量原糧(注意,不是飼料,也不是為了讓雞多下蛋的配方飼料),主要依靠土雞在村里,在足夠大的草地林地里覓食蟲子葉子等,所以冬季的土雞蛋質量就會相對差一些,產蛋率也是極低的,冬天只有原糧喂。如果你來自農村,你就知道村里家家養雞都是怎樣養的。
2,是土雞的品種,國內三十多種土雞品種之一就可。不是蛋雞(專門吃飼料產蛋率一年四季達百分之九十幾以上)
滿足以上兩種條件最好的只有農戶不刻意的養雞了,數量少,白天隨意敞著,只是天黑土雞歸巢時隨意撒一點谷子細米米糠喂雞。只要是規模養殖,就不可避免導致土雞密度大,野外食物來源不足,補充飼料比例高,營養和風味都遠不如農家雞蛋了。
二,市場土雞蛋揭秘:
1,圈起一個山頭,林地或草地,養土雞3000-5000只,由于密度大,山已經變得光禿禿,樹根都露出來,一根草都看不到,(草還沒長出就被啄光了)。只喂飼料,當然這種雞算是走地雞,好過籠養洋雞。屬于半土。
2,用柵欄圍起來,從各個飯館拉來shao水,小飯店基本都用地溝油,shao水變味油厚容易讓土雞拉肚子,就拌米糠喂食。
3,洋雞下的前幾批蛋,又叫開窩蛋,為了當土雞蛋賣個好價錢,主要喂偏紅的食物或加一些配方飼料和藥物,使蛋黃好看緊實,所以網上那些在雞蛋黃上面插牙簽插棉簽來給你展示他們的雞蛋才是土雞蛋,以后你再看到的話,呵呵就行了。
三,怎么判斷農戶散養的真正優質土雞蛋
1,答案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所有土雞蛋的特征,目前的養殖場都可以用科技手段做到!什么蛋黃顏色偏紅啊,蛋黃緊實插多少棉簽不倒啊,雞蛋個頭偏小啊,什么看光澤啊,都是浮云。
2,價格,只要網購低于1.9每個包郵的,農戶散養的可能性接近于零(私下問我,我可以給你算成本,虧錢做生意的人,長這么大我都沒見過),市場按斤賣價格低于16元一斤的,農戶散養的幾率接近于零,他們只是省去了包裝和快遞。上兩種次等的土雞蛋,市場價都在15元一斤。農戶散養,再加上運輸包裝等中間環節,到中間商手上都要超過20元一斤(約10個),所以,以后別再說你在哪哪哪才多少錢買到了土雞蛋了。
3,到源產地考察看看(如果你愿意來我們這里,派車去接,包吃農家飯包住農家院哈哈)
說到這里感覺我是來做廣告的吧,就當我做廣告的吧,我覺得這些都值得推廣,你們懂的!
還有關于土黑豬,土雞等其他農產品的請聽下回分解!
總相信最好的東西終會回歸到人們的餐桌上來的。
祝看完文章的你被世界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