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僅需要干貨、雞湯,更需要安頓身心,內省的文字。
《玄想》、《清歡》這兩本書是“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的身心安頓系列作品,是其寫作奧秘三部曲之二,還有一本是《林泉》。特別喜歡林清玄的文字,文如其名,清秀淡雅又富含深刻的哲理,啟人思索。他是那么善于發現身邊的一切,一星一月的智慧,一泡微妙的清茶,風雨花香,文字落于紙上,思緒在行走,就像梅花落在弦間一樣自然、寧靜,賞讀著,一縷縷的幽香就會從弦間彈出,久久彌漫。亦包含深遠的禪意,這些哲理又非高深莫測,而是基于對生活真切細膩的感悟,需要細細品味,定能有所收益。
高中時期會經常到校門口的文具店買當月的哲思和青年文摘,開始接觸到一些林清玄的作品,給壓力緊張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些許的鎮定作用。后來陸續買來他的系列作品,里面的每篇散文都別有一番味道,一花一樹、一沙一葉都能賦予禪思妙想,進入生命絕佳的境界。每當心緒煩躁、不安之時,便翻開一兩篇文章,每每讀來心境平復、靜喜,如飲淡淡甘茶,如坐云端,可以說一直伴隨著內心的成長,直到現在,將來。雖然無法做到像先生一樣的智慧來洞徹世界,卻希望能夠以漸趨平和的心態來去面對這個世界。
《玄想》包含玄思和妙想,是關于創作、人生和心靈的開啟。人生的某個階段好比苦瓜,最苦但也是最美的時候,所以不要去拒絕生活中的“苦瓜”時期。因為貫通生活中的不僅僅是趣味的,也有辛酸的。童年的無患子、窗前的一棵樹、春天的紅耐冬、黃鶴樓頭的笛聲都寓意深遠,“一生從容”、“分享生之苦樂”、“在生命的旅途中”則道出了我們生命的本質。
“溫柔的一瞥”是什么呢?可以是怒氣向內心的寬容、邪惡向善的轉變。生活中如果能時時有溫柔的一瞥,心的領域將會變得多么廣大,如大海和天空。“孔雀的獨舞”中先生在瞻仰日本詩人土井晚翠的雕像和看到詩人手跡《荒城之月》時寫道“站在凝雪的山頂,我敬禮了松,敬禮了櫻,敬禮了荒城之月;不是為了銅像,而是為了心象。”
旅人蕉在旅行,風和種子在旅行,河水在旅行,甚至人的一生都是旅行,沒有終極,只是一個過程接著一個過程,通往不可知的所在。呀!真正的旅行者,不是在走向一個固定的目的,而是在每一個過程中學習,在每一個變化中察覺,在每一流動中生起智慧。
當我們獨自、安靜、細細地咀嚼生的苦與樂時,我們才觸及那更深刻的境界。
如果找到知味的人,一起分享生之苦樂時,我們才觸及那更深刻的境界。
《清歡》是眾多散文中最為喜歡的一本,不是教條式的說理,而是以優美散文與故事結合式,緩緩而來。
清歡出自蘇軾的詞《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解釋為清淡的歡愉,尤喜這二字,因為最難得。里面的絕大多數文章都很喜歡,如“天寒露重,望君保重”、“最后一泡茶”。偶爾就著壺吸一口茶,自斟自飲,先生覺得那是十分逍遙自在的事情。先生喜愛飲茶,一生都對茶道入迷,但他更追求如茶一樣平淡的人生,所以一塊有韌度的面包皮也是極為美味的食物。
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匆匆忙忙看完路上的所有風景。
不趕時間,因為風景不會跑,山沒有腿,水也沒有腿,會變得只有人而已。
驚嘆于偉大的作家和詩人寫出那些偉大而扣人心弦、引人共鳴的大作品。而偉大的作品背后都隱藏著一種偉大的精神境界,并且是必然經歷了時間和風雨的挫折才能誕生的。如果感到郁悶或煩躁的時候,就安靜地坐下來,翻開那淡色的書皮卷;凝神聽聽自然的呼吸,想象在古老的寺里,一老者撫琴,梅花熏香,想象著香沉于弦的意境,心中便會有沉淀的安寧,即使是很短暫,卻也彌足珍貴。又或者有感于書中字句雋美,輕吟幾句,泡一杯小茶,看茶葉浮上浮下,慢慢舒展,然后沉淀。人生不也當如此,遇事能靜靜地思索,凡事都會有解決的辦法。
冬去春來,蜻蜓點水;星月合一,懷抱無語;梅落留香,泥土騷動……潮起云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們是不是也能從然呢。
愿這兩本書給你帶來內心深處的平和,獲得柔軟之心,找到生活中的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