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夜越來越長,人變得倦怠。鼻尖凍得通紅,寒風里手忍不住互相摩挲著,與家人閑話中瞧見近旁有零落的幾個橘子,隨手拿起,剝開鮮亮的皮,透著光的橘瓣讓人垂涎欲滴。
朱自清的《背影》里,在送別的車站,穿過月臺,幾番折騰,父親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朱自清的皮大衣上。他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在蕭瑟的冬日背景里,橘子鮮亮得耀眼。在靜默地仿似黑白電影的片段里,慢慢被情感滋養出了絢麗,而這抹色彩,寄宿在小小的橘子上。它無憂無懼地靜看著人生百態,剝掉那片金黃,微啟朱唇,有些欲說還休也咽進了心里。
兒時,家里養貓,入冬了,它常蜷在火爐旁或蹲坐在茶壺上依著余溫以寐。它微醺的半張半閉的眼提示著冬天;早晨,結霜的玻璃,籠在上空厚重的霧提示著冬天。跺著腳,踩踏著寒冷,哈的氣被捧在手心提示著冬天。
冬天實在不適宜吃橘子,涼涼的,要用味覺里繾綣的柔情來捂熱這冰涼。橘汁散在手上,也涼涼的。頓生這番感慨,是女兒也喜歡吃橘子,一歲多點的小家伙,獨立意識初萌生,常倔著要自己握著橘瓣,一口一口的嘬食,飽餐后,手上嘴上都是汁液,亦是涼涼的。但這絲毫沒有減少她對橘子的喜愛,也絲毫不影響我們在冬日去吃一粒橘子。
原來“喜歡”不會因為它的缺點而消逝。攥在手心的果實 ,會因為人的溫度而有些溫熱,但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它的美味。冬日里的一顆橘子,在冬日里愈發誘人,因為它的美味也因為它美而不足的獨特。
世界很大,我們很渺小。但在被珍視的眼光里,哪怕只是一顆橘子,也有屬于它的意義。
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