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D電影《鯊灘》在中國上映,這部片子并不文藝,而且很荒誕,講述的是一個20多歲的少女南希在海灘沖浪,遭遇鯊魚襲擊,獨自求生的故事。可是電影本身的驚辣簡直往死里滿足人們對求生的極致幻想,并且附帶著海灘美景,反差感在這部電影無一不缺席。
影片一開始,主人公南希的心情像是裝滿雜物的杯子,五味雜陳,她來到一處偏遠的美景海岸沖浪,想尋找一處母親曾去過的田園詩般靜謐安詳的海灘,一面追思已故的親人,一面撫平自己內心的雜念,不料遭遇鯊魚的襲擊。
南希當然是漂亮、年輕、性感,有趣、有勇氣、有好奇心、有復雜神秘的經歷。故事本身就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名少女鐵了心地逃避所有的人和事,包括她最親的人。還沒來得及思考,災難降臨,她只身一人處在極度危險的境地。
隱約地聽到南希感嘆:我認為沒有完全垣率的人,因為誰都需要隱藏自己,間或為了隱藏自己,還用垣率偽裝起來……已經犯下的錯是絕對抹不掉的,人類可以改頭換面我絕對不信,惡毒的人會越來越惡毒的……
為什么人要刻意偽裝自己?為什么只有把自己隱藏起來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什么年紀輕輕的南希頭腦中有一種世俗的看法,或者說遇險前有各種各樣的污染。這種污染使她的生命不再年輕,她那么的擔心自己的過往。影片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試圖不求上進、試圖逃避周圍的南希。人們的恐懼不是那條兇神惡煞的鯊魚,而是擔心一個年輕的生命從此沉淪,一蹶不振。
“為了生存,鯊魚必須不停地游動,因為一旦停下就會死。即使是在睡著的時候也得游動才能活下去……”故事以人類戰勝鯊魚告終。但我相信,電影絕非勵志這么簡單。
往近走,回到現實。人活到一定年齡,做過的事,接觸過的人越來越多。為了生存,不得不有一些世俗的看法,人們不得不擔心失去已有的榮譽、地位和各種關系的資源,要放棄這些東西,逃避這些無奈,讓自己定期清零,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甚至遙不可及的夢。正是這樣的擔心和懼怕,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世俗,阿諛奉承,不思進取,千方百計地討好這個世界,一步步地為別人而活,一步步失去人性中最有創造力的部分。就像南希,開始變得懦弱,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內心變得越來越來恐慌。
可以這樣假設,如果不遇到鯊魚,南希的生活定會越來越來迷失方向,越來越脫離自我的軌道。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活得真實、要活得自然。不要怕別人的眼光,不要怕失去身邊的東西,不要為了得到這些東西千方百計地去討好、媚俗、媚世。央視有個青年公開課節目《開講啦》,經常邀請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聽他們的勵志演講,不難發現,如果他們活在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他們定會如魚得水,平步青云,可是如果換個場景和環境,他們依舊跟普通人一樣,很傷感,很難為情,甚至很難做人。記得有一次,一道中學生能解的數學題當場難道世界著名數學家,好在數學家并不尷尬,而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我們會發現原來他們現在擁有的只是一種象征、一種榮譽、一種地位而已。只是,他們跟普通人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偉大之處在于經常改變自己對人生的想法,經常讓自己復位,讓自己清零。
再走近一點,回到教育人的世界。現在國家改革,教師不再是鐵飯碗,是否漲工資要看實際業績。有的老師感覺天要塌下來了,批評體制折騰人,埋怨不公平。其實,任何改革沒有什么了不起,多年的體制已經把我們慣懶了,慣壞了,慣出了很多惰性。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一定年齡階段都需要遇到“鯊魚”讓我們重新復位。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教師能夠回到剛教書時的原始狀態,相信他一定會感到教書生活是很美好的。
我看了電影《鯊灘》,恍然大悟,原來,大家都喜歡逃避,大多數人過于相信孔丘說的那句“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榮光,如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瑕疵。
那么,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定期給自己清零?
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假設——不要做別人做過的事情,不要看別人的標準,不要怕任何困難,勇敢做自己。就像南希,為了求生,身體已經變得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但絲毫不影響她在大海邊激情的沖浪,和家人要一起爽朗的笑容。
她,很美!
定期給自己清零,沒有任何事物阻礙我們在求生道路上創造的新的生命力。
2017-2-5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