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閱讀】第53天20180506星期日
讀《班級日常重建中的學生發展》第五章內容:班級日常生活重建的結構
? 讓學習以整體的方式進行
--David Perkins
點滴感悟:第一句話,學習以整體的方式進行。學科教學猶如此。我近段的讀書也是如此,第一遍是略讀,但卻是以整體進入的方式感悟作者的觀點、本章節的框架結構有個了解,這樣讀書就不是碎片式的。第二遍詳讀,和實踐對接,融入自己的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實踐中去。
讓我們堅持這樣的生活。
--閔行中心小學一年級某學生
班級日常生活之制度層面、文化層面、活動層面的分析,通過對班級日常生活重建與學科教學、學校學生工作、社會與自然三大領域的關系分析,可以行成如下結構。
內部開發:
·班級崗位建設與學生干部培養
·班級文化建設
·主題活動及主題班隊會開展
外部開發
·班級建設與學科教學融通
·學校學生工作實踐介入
·社會性與自然性資源開發
一、內部開發
(一)班級崗位建設與學生干部培養
通過班級崗位建設與學生干部培養,可以促使學生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在公共生活中承擔責任、發揮領導力,學會在承擔責任、發揮領導力的過程中,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與群體的共同進步。
崗位建設是班級生活中承擔相關責任、為群體服務的相關工作的概括。這一服務工作包括紀律、衛生、日常交往、物品維護,也同樣包括活動開展、組織建設。一旦進入到正式組織層面,就有了“學生干部”這一特殊的崗位。
1.班級崗位建設
2.學生干部培養
(二)班級文化建設
1.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
2.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
3.班級文化建設轉化為學生發展
(三)主題活動及主題班隊會開展
1.主題活動的開展
主題教育活動的第一項變革就在于形成基于具體班級學生群體的主題教育活動,回歸教育的具體性。
主題活動開展的第二個方向是綜合建構,實現主題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充分溝通與交融。
主題活動開展的第三個方向,就是突出長程系列性,在時間緯度上契合學生成長的長程性。
? 這就需要強調主題活動的長程系列性。其核心要求,是將基于學生成長需要的活動做長程的規劃,既可以長達一周、兩周,也可以長達一月、數月。將活動的整體過程“拉長”,乃至于區分出不同的發展階段與水平級,就能容納更為豐富的資源。?不僅僅對于獨立的活動,不同活動之間也需要形成有機聯系的過程。前一個活動為后一個活動提供基礎與前提,后一個活動繼續深化、拓展、衍生出前一個活動的教育效應。這樣的長程系列,對于教師而言,挑戰的是思維方式與實踐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則是生活本身的整體性、有機性、延續性。
193頁案例《家庭崗位齊分享》和我們本次關注的聚焦點一樣,做法稍有不同,值得探究和借鑒,很欣慰的是今天我看到了。
第一階段:崗位在班級
第二階段:崗位在家庭
第三階段:崗位在社區
欣喜的發現和我們的思路不謀而合,我們本次聚焦的專題《以活動研究型班隊會促使學生自主發展的實踐與探索》關注點就是資源的開發,在資源開發中我們挖掘的是校內資源--校內職業體驗,在實踐的過程關注崗位建設及小干部領導力的培養。例如五年級關注的是“幫廚”活動,六年級關注的“校園園林工”。本學期第三次節點活動我們的策略就是定點定人定年紀的爆破,有五六年級的班級活動向同年級推進,也就形成了這項活動的橫向研究。
活動的推進過程:
調查報告--成立項目組—策劃—分享交流—策劃案的初步確立—實施—反思重建—組建小隊—向年級其他班級推廣(崗位設置、小干部領導力的培養)--挖掘校內其他資源(職業體驗)--經驗校內推廣—開發家庭、社區資源。
思考及策略:
1.主干:以“活動研究型”為主干,讓主干先生根發芽。
2.枝芽:頂點定人定年級的爆破,從五六年“幫廚活動”“我是校園園林工”活動,先在五六年級爆破并推廣,有一個橫向的研究。
3.路徑:繼續挖掘可開發的資源,少先大隊部每周五的值周生的培訓、大型體育活動的組織實施、保潔員的體驗、一周班主任的體驗、門崗安保、圖書管理員……學生在這一體驗和過程中的提升和發展
4.推廣:學校層面在這一推進過程中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機制:評價機制、如何最大化在年級、學校推廣,推動全校的實踐研究,從而實現縱向的研究。
2.主題班隊會的研究
首先是主題的選擇與類型分布。
其次,是主題班隊會的整體設計。
最后是主題班隊會的研究性和日常化。
我的思考,之前我們存在的問題:
1.開展了一個又一個豐富的主題活動,卻缺乏了主題活動的整體性、長程系列性、延續性。
2.缺乏了對活動的提煉、提升、及研究。
3.更為嚴重的缺乏前一個活動為后一個活動提供基礎與前提,后一個活動繼續深化、拓展、衍生出前一個活動的教育效應。
4.缺乏研究意識。
本次我們就用最簡單的呈現方式表現出本次專題報告想以最簡單的課件呈現方式,表達最真實的研究狀態及未來的思考和行動,以及改變。(體現我們的研究狀態)。也就是專題報告讓與會的專家、共生體的骨干教師,聽懂我們在干什么,怎么做了?及未來的要做什么,如何推進?相對應的策略?在以后的日子要考慮如何做,由長程意識的眼光,要體現出我們的研究意識。雖然我們一路走來艱難坎坷,但是理清思路,明確方向,也就迎難而上了。就像周校長說的:保持足夠的敏感,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努力迎戰第三次節點活動。
二、外部拓展
(一)班級建設與學科教學的融通
1.以班主任為領導者的教師團隊建設
2.班級與人與目標的整合。
3.具體活動的開展
(二)學校學生工作實踐介入
1.班主任工作立場的轉換
2.在介入學校學生工作中促使班級與學生的發展
3.為學校管理方式的變革與領導這發展提供班級基礎
(三)社會性與自然性資源開發
??自然性資源是指以自然世界中較少受人類活動直接影響的動物、植物環境等。在學校空間中,相關自然性因素通過綠化及其養護、環境布蔬菜種植、相關自然現象等而存在;在學校空間之外,則無限的自然長久存在、發展著。
社會性資源存在子家庭、社區、社會生活中。其中的人、物、關系的關系網絡,而且有相通之處。
??通過對社會性與自然性資源的開發,班級日常生活的空間、資源、內涵可以有新的發展。在其中,班主任是最為核心的組織者;班級也是重建學校與社會、自然關系的最為核心的微觀細?。
?更重要的是,學生也能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中,般煉、發展主動、健康、真實的生存能力。
[if !supportLists]1.? ? [endif]將自然性和社會性資源引入班級日常生活
[if !supportLists]2.? ? [endif]促使學生融入到自然與社會
其一,是鼓勵、指導學生投入到真實的自然環境的保護、建設之中。
其二,是指導、幫助學生投入到真實的家庭生活品質提升之中。
?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家園。通過引人家長與家庭資源,可以為班級建設、學生群體與個體提供豐富的資源;而同時,學生也是家庭中的具體成員,不僅僅受著家庭的影響,而且也應作為成員,投入家庭的發展之中。尤其是在當代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學生、教師如何介入到現代家庭的發育中,無疑是一個新的時代使命。
其三,是指導,幫助學生投入到真實的社區發展之中。
三、綜合融通
(一)融通于事
(二)融通于人
再次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逼著自己百忙之中梳理出自己對這一章節的框架結構及自己的思考。本章節的內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厚的理論基礎,對本次的節點活動契合點太多。也很慶幸,我們的思考及思路與專家學者的觀點有了一點點得對接和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