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色達雖然沒有了高山草原,但是那些黯淡下去的枯黃,卻更能將你引入色達本真的色彩中去。
路上
被警告過冬日的高原反應,但是卻喜歡冬日的高原,沒有城市冬日里的蔭翳,透徹的藍天,清晰的云,有時會讓我淡忘自己。
離開成都,四人同行,317國道的山色并沒有因為冬日的枯黃而減分,反而平淡的色彩會讓自己看到藏區里自己想看的那部分,安靜的羌寨和藏寨,一路上的白塔群和隨風浮動的經幡,轉塔的人從早到晚用自己的呼吸保持著白塔四周空氣的溫度。
路程里需要一天半到色達,途中有觀音橋鎮,鎮上有座觀音廟,因廟中供奉的觀音菩薩與西藏布達拉宮和五臺山的觀音菩薩為同根三姊妹,故香火鼎盛,有很多藏民會不分晝夜的徒步到這里來朝拜。
天葬臺
知道天葬是在初中時,一次同桌給我講藏族人去世后由天葬師肢解身體,然后喂食給鷹鷲,讓鷹鷲把自己的靈魂帶到天上去,也當做自己的最后一次布施,之后也會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人,但是沒想到十年后自己親眼看到天葬。
色達的天葬臺,下午一點之后開始舉行法事,本來是獵奇才來這兒看天葬的,不過真正走到了天葬臺附近,尸陀林的陣陣寒風,逝者頭發圍成的轉經筒,都讓自己有點不寒而栗。天葬臺附近的浮雕上刻著藏漢兩文的經文,忍不住去看,卻使心情低落到極點,對于天葬的好奇心煙消云散,本不想看了,但還是決定作為一個過路人默默的送逝者一程。
我們在天葬臺上面的空地等候天葬儀式的開始,來看天葬的人很多,很多藏族人或許是逝者的家屬,執行天葬的平臺被布圍成了一圈,只有偶爾吹起的風,才能讓人看到里面的樣子。不是很愿回憶天葬的過程細節,或許自己當時是高原反應,加之空氣中彌漫的那種味道,胃有些不舒服,幸好看到幾位藏民在念經超度,雖然聽不懂,但是當時聽到那種聲音還是很舒服。
離開天葬臺時,有把浮雕上的字記錄下來,或許讓二十幾歲的自己有一個豁達的生死觀很難,不想把自己太多的悲觀情緒寫進來,只把浮雕上的字寫在下面。
“經云:吾極珍愛之身體,死時舍棄如瓦礫,俱生骨肉亦分離,不由自主獨漂泊,隨業決定生何方,是故莫為身造惡。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當筋骨血肉,飛濺在天葬石的周圍,凌亂的寒風,吹動著尸發四處飛揚, 孤獨的亡靈,不由自主,漂泊不定,此時此刻,除了三寶以外,還有什么可以依賴?
數日之前,還是嬉戲玩樂的美妙倩影,到如今,確淪落為天葬石上的尸身,鳥王鷹鷲口中的美味佳肴。
或長或短的人間歲月,或苦或甜的喜怒哀樂,或真或假的朦朧感受,或幸或哀的今生今世,就這樣毫無意義的虛度。
這一切,怎不讓人洞察到死亡倏忽而至的道理?
從鷹鷲的口中,覺察到無常的本質,從累累白骨中,生起了出離之心。
從腐尸惡臭中,覺察到輪回的過患,從尸陀寒林中,通曉了生命的真諦。
蒼蒼似雪的白發,在刀斧的利刃上浮游;
青春少年的尸骨,在寒林犬的唇齒間晃動;
嬌嫩幼兒的四肢,在鷹鷲的尖爪上飛舞;
可見,無論年紀長幼,都不能逃脫死主的魔掌。”
喇榮五明佛學院
冬天的色達縣有點冷,旅店的老板怕室外的水凍死,要一直打開水龍頭保持水的流動。冬天來到這里,完全是為了避開擁擠的人流,結果縣上好多家賓館都不開門,等冬天過了才上來。
色達是個奇怪的地方,海拔雖然最高只有4200m,許多人在珠峰大本營都沒有高反,到了色達反而會有高反,而且高反一般欺男不欺女,所以,我中招了,頭痛,胃痛,嘴唇發紫,葡萄糖什么的也不管用,只能強忍,幸好不至于倒地吸氧,本來色達佛學院山頂有家喇榮賓館,但是有高反的確有點不敢住,只能慫慫的到縣里去住。
色達佛學院,全名叫五明喇榮佛學院,佛學院在山溝溝里,紅色的小木棚屋鋪滿了兩側的山坡,停車場在溝口,外面的車不能進到佛學院里面,只能在停車場徒步上去或者乘佛學院的公交。
一路上都是藏民的房子,與佛學院的不同這兒的房子都是橙色的,佛學院里的都是紅色。
藏民區有一經殿,恰巧碰上有法會,很熱鬧。
普通藏民區到佛學院還有一段距離,都是上坡路,許多覺姆都是徒步上山的,有的還背了很多的水。
佛學院的男女修行是分開的,男修行者稱為喇嘛,女修行者稱為覺姆,覺姆和喇嘛的住宿區在兩個不同的山坡上,平時修行的經堂也不同,覺姆有覺姆的經堂,喇嘛有喇嘛的經堂,兩片區域之間便是一些百貨商店,飯館之類的,類似于大學的男女宿舍區、超市和食堂。
進入經堂是要脫鞋子的,鞋子可以放在兩側的鞋房,也可以放在經堂前面的臺階上。
只去了喇嘛的大經堂,覺姆的經堂男客應該是不可以進的,脫了鞋子,冬天踩在地板上還是有點微涼的,經堂內有一個法師用藏語在講經,講到精彩之處底下還有掌聲,經堂中間比較明亮,坐著一些專門聽法師講經的喇嘛,四周的燈光稍暗一些,許多喇嘛靠在墻角的暖氣上在念經或者和身邊的喇嘛聊天,和我們的課堂也很像,老師在講課有些人在聽講,有些人在自修,只不過人家是雙足跏趺而坐的,經堂的環境不想我想象的那么嚴肅,對于我們這樣的外來客,他們并沒有介意。經堂內還有一些藏民提著水壺為各個修行者添熱水,供養人會弓著腰提著壺逐個詢問是否需要熱水,而喇嘛無論是否接受都會用很有禮貌用手勢的表示謝意。
大經堂外有一個大金剛的金身雕塑,四周有喇叭,播放經堂里講經的內容。
附近賣食物的攤位,修行者的日常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無趣。
其實在這里修行的并不都是藏民,有的喇嘛也會有很濃的東北腔。
沿著小路穿過一片紅色小木棚屋,會到喇榮賓館,再往上就是壇城了,壇城的金頂在日光的照耀下很美。
壇城有兩層,每一層都有很多藏民在轉經。
一路爬到壇城雖然步子很慢,但是高原反應還是不斷的吞噬著自己,但是慢慢這和他們一起扶著轉經筒繞著壇城,卻會淡忘自己的的頭痛,或許是神明在庇佑吧。
壇城再向左走,會有一個高高的山頂可以看見整個色達的全貌,冬日的色達雖然沒有了高山草原,但是那些黯淡下去的枯黃,卻更能將你引入色達本真的色彩中去。
冬日的高反很難受,夜里睡不著,第二天在經堂里蹭著暖氣坐了坐,聽著座上者用藏語講了一會聽不懂的經,便草草離去。
半吊子拍照的一枚,和大多數來到這里的人一樣,都是被色達佛學院的美吸引而來的,但是拍久了想拍的東西之后,發現快門聲有點煩,然后就這樣靜靜的靠著暖氣在經堂盤腿坐會兒,聽著聽不懂的佛經,想想你為什么叫色達,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