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醉》這部電影第一次看到時,讓我的的確確的開懷大笑了一場,連弟弟在旁邊也很驚訝的感覺到我難得有這樣放縱的大笑。不為別的,只因為劇情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影片講述了三個伴郎和即將舉行婚禮的新郎在單身聚會中大醉一場,結果醒來后,發現新郎不見了,于是他們必須回憶起昨晚發生的一切才能找回新郎,順利舉行婚禮。整個過程以抽絲剝繭方式追溯到事情最初開端,婚禮之前的單身派對,大多是極盡荒唐之能事的,不過還沒有人能夠遭遇這樣瘋狂的經歷。具體的情節要看電影的時候才能體會得到,這里就不再細說。
這部電影相信能夠引發男人無數回憶,同時也會引起女人無限憎惡的。相信不少要喝酒的男人有過喝斷片兒完全失態的時候。
男人喝酒用不著理由,高興的時候要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發愁的時候也喝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歡樂的時候喝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悲傷的時候也要喝酒“魯酒千鐘意不快,龜山蔽目齊都隘”;天好的時候可以喝“碧澗傳僧梵,青天落酒杯”,天氣不好的時候更要喝酒“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人多熱鬧的時候可以喝“喜得故人同待沼,擬沽春酒醉京華”,一個人寂寞的時候也可以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總之男人可以為自己喝酒找到任何理由,也可以說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喝酒。酒成了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男人為酒癡,酒為男人知。
只不過,《宿醉》中的幾個哥們兒在那個單身派對上所表現出的勇氣,有點過了頭兒了。在這場宿醉的經歷中,在菲爾、西德和阿蘭尋找道格的過程中,他們回望失憶的那晚,猛然發現了一個自己渾然不知的自我。
宿醉的那晚,似乎就是一個夢境,完全存在于潛意識當中的夢境。他們幾個人一起給菲爾舉辦了一場婚禮,一起偷了拳王泰森家的一只老虎,一起偷了一輛警車,一起綁架了一個黑幫老大……這些夸張到極不真實地步的事情,是他們清醒之后,回歸到現實中的那個自我時無法想象的。在這里,你很難辨析宿醉時的自我和常態時的自我哪一個更為貼近最為真實的自我形象,兩種自我的表現構成了互為倒影的關系,且能夠起到一些相互激勵的作用。
《宿醉》本身其實也許只是一部荒誕之極的喜劇,用精神分析的一套東西來解釋可能確實比較扯淡。但是,就像男人們回憶(被別人告之)自己宿醉過后的事情時的各種自嘲一樣,后怕甚至是恐懼也會伴生而來。當一個人猛然間發現自己有那么一段時間中是依靠著潛意識中的本我行事時,的確會驚詫不已,當然更需要一些反省與反思。畢竟,那個基本上被社會化意識所操控的超我,與那個被欲望體所掌控的本我,可能都不是那個真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