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二零一七年十月四日【連續第103天】
總結人:...
座右銘:緊盯今天玩命干
目錄:一、今日計劃完成情況
? ? ? 二、今天學到了什么
? ? ? 三、如何學以致用
? ? ? 四、訓練8+15提問群
? ? ? 五、三天小結(或五天匯總)
? ? ? 六、明天安排
1.今日完成情況:
1.抄寫概念100%
2.按照學習計劃執行100%
3.背誦人情做透0%
1.今日學到了什么?
今日學的是切割案例,我看了課表是今天和明天學同樣的這個8分鐘案例,這是不是也屬于同一個角度呢?我是這樣安排的今天挖掘傅擁軍怎么想到同一個角度的,明天繼續同一個角度繼續深挖。
傅擁軍擁有單點爆破的思維版,主動想到集中全部力量,以某個主攻方向做突破口的思維模式,堅決不往大海里撒鹽。我們案例的主人公到了西湖想拍照片,總得有個目的、總得有個方向吧,如果方向都確定不下來,怎么去同個角度拍三年?今天就來研究一下這個主攻方向是什么?
個人理解:這個主攻方向就是賣產品就是賣故事,因為傅擁軍獲獎的時候曾說過,西湖就像一個大舞臺,這顆桃樹花開花謝就像舞臺的幕布不斷變幻,而樹下各種活動的人才是主角。我們看到傅擁軍為什么獲獎的啊。源于他在給人們講述一個故事,我想當時傅擁軍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讓自己的照片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也就是當時傅擁軍的主攻方向,俗話說,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確定了這個主導思想,那就得去開干,不干光想是沒有用的,執行后才能見真章。哪么好既然方向有了,怎么實施呢?是不是得集中全部力量找有故事的景點啊,這里我看到一點巧干哈,傅擁軍面對的是西湖n+1個景點如何細分如何單爆?首先排除固定景物像什么雷鋒塔啊、西湖斷橋啊.....因為這些景觀的故事太久遠不能跟蹤拍攝,要想短時間內拍攝一組故事得找人吧!因為有人的地方才有故事。首先他橫向目標細分西湖景觀中有人的地方,再次縱向目標細分哪些景觀可以跟蹤拍攝,而且可以講述一個故事,經過千挑萬選最后鎖定這棵臨水桃樹,以這顆臨水桃樹做為傅擁軍的單爆對象,我們看到樹的兩側是不是有兩個長椅啊,這也是故事的起因,到了我們拍攝的中期,既然已經把拍攝轉化成故事,又把故事轉化到長椅,那我們拍攝過程中如何落地呢?個人理解哈他在拍攝過程中開始一定不能是直接就是同一個角度反復拍攝,可能是多個角度,選擇不同場景在無數次對比下,他才決定在同一個角度進行跟蹤拍反復拍的,這里有什么苦干啊,這就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調整,不斷提升和聚焦,最終才能形成這幅作品的思路。這是不是有些像單爆的戰術,不知疲倦,反復執行,不斷提升的過程啊!所以說同一個角度對傅擁軍而言就是,單爆的做事版,一種不滿足的心理,他想不斷提升他的作品,使作品拍攝到極致。
結論:單點爆破+目標細分+排除法=思路;苦干+巧干+單點爆破做事版=實施過程
個人總結:我們站在照片的背后去挖掘照片中的故事,也就是說站在傅擁軍的角度,讓自己成為傅擁軍的知音,把當時拍攝照片的人是自己,也就能看到傅擁軍的所想所做了。事物不斷的在改變而我們一直是不變的,就像我們的學習一樣,我們每天做的事是不斷的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三大的思維,這也屬于同一個角度吧!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我們三大思想。
個人反思:我們傅擁軍每天都不知疲倦的以一個角度去拍攝,我們為什么不能不知疲倦的以三大的思維去分析我們每天的故事呢?我們的生活中處處皆三大,為什么我就發現不了呢?難道我們吃飯就不屬于三大了嘛?雖然事情小,卻也能用三大來分析的啊。
就在此時我腦海里又飛出一個新事物,我腦子空白了,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就連上面的這3句話我寫了一個小時,實在寫不下去了我就休息了一下,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為什么不能繼續專注的寫總結?
原因一、新事物迅速占據了思想讓我去想新事物
原因二、沒有做到專注
原因三、心態著急想快速寫完總結去想新事物
2.學以致用
針對上訴問題,我進行了學以致用,因為當時我腦海里空白,連學的什么都忘記了,我再次翻看了我今日課程的主攻方向就是,傅擁軍怎么想到同一個角度的,這是我今日的主攻方向,我針對這個主攻方向繼續細分下來的分析,傅擁軍擁有不滿足的心理,他才是同一個角度反復拍,而我就要不滿足的狀態,對我所學到的東西進行反復用,傅擁軍在實踐同一個角度中得到提升,而我就要在實踐三大的過程中提升對三大的理解。
四、8+15提問
1.同一個角度老大是怎么總結出來這么多干貨的?
2.老大聯想的套路是什么?
3.老大用了哪些方法?
4.咱們該怎么聯想?該怎么借鑒?
5.同一個角度還能延伸出其他的角度嗎?
6.自己為什么想不出來了?
7.總結自己動腦還是不多嗎?
8.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9.有哪些方法?看冠總?向學長請教?請教優秀哥們?
10.老大同一個角度還想告訴我們什么?
11.傅擁軍的同一個角度有哪些含義?
12.他是怎么想出來要這么干的?
13.他市調了競品嗎?
14.他是如何借鑒加改造的?
15.傅擁軍這樣做的優勢是什么?
16.劣勢是什么?他是如何改變或隱藏的?
17.同一個角度堅持3年,這之間他的心態是如何控制的?
18.他的每個作品都是同一個角度拍攝的嗎?
19.這個是否也是一個突破機會?
20.從對手劣勢做分析,是否是最大差異化?
21.他的同一個角度是用單爆思維想出來的嗎?
22.目標細分法他又是如何實行的?
23.同一個角度拍攝有什么最大問題?
24.傅擁軍是如何化解的?
25.這個角度給他帶來了什么收獲?
26.是否靈感也是通過這個角度獲得的?
27.換成別的角度最后他還會獲獎嗎?
28.他是否也市調過消費者心理?對角度的看法?
29.同一個角度和照片中的故事有關鍵嗎?
30.如何再對同一角度舉一反三?
五、明日安排
1.抄寫概念
2.背誦人情做透四招
3.看隨手讀
4.根據課表執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