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了,那就靠近一些;近了,那就分開一點。
我和我最好的閨蜜、朋友的相處是保持著一定距離的,有時靠得太近了我就會提醒自己適當遠一些,有時疏遠了我又會提醒自己要多關心一下朋友。
我總能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用理性的眼光審閱著和朋友之間的關系。
但這并不是說我抱有什么目的,相反我毫無目的和私心,所以才會如此自由和暢快。面對著一段關系的結束,又或者一些朋友的離開,我很少會再悲傷。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是早已注定好的結果。
1
我和一位特別好的朋友的相處模式,是空閑的時候聊兩句。他給我發的消息,可能我三天后才看到;我給他發的消息,可能他會給我回一張他剛拍的大海??赡?,我們幾個月都不會聯系。
我有段時間遇到煩心事,就總想打電話給他,跟他吐槽,尋求安慰。可那段時間他也很忙,經常加班剪輯視頻到深夜。我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會給他添麻煩,便不再打擾他,而是尋找別的發泄方法。
后來,我們聊起這件事,他說當時白天有課程直播,忙了一個多月,周末都沒怎么休息,現在在千島湖休假。
我遇到困難,解決不了、無能為力,我快要抑郁了,我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我的這位朋友,他很會安慰人,以前經常給我講笑話,我想至少我會開心一點兒吧??墒俏彝浟?,他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并不能做到隨時為我排憂解難。
即使關系再好的朋友,也要把握好“分寸感”。不能總是一味付出,給對方造成壓迫感,也不能總是想著從朋友身上獲得而不去付出。只有雙方都把握好“分寸”,好的關系才會得以保持。
2
我和另一位特別好的朋友的相處模式,是空閑的時候約頓飯。我們相識便是在兩年前的一次飯局,她是組織者,我是參與者。嗯,你們猜到她是誰了。
一一姐是80后,外地姑娘在徐州上學、工作,后來又嫁給徐州人,定居徐州,她和徐州的緣分因此結下。
她覺得現在的我很像剛參加工作時的她,所以她就把我當妹妹一樣看待。(難道不是因為我人美心善么?)而她是我工作以后遇到的、相處的,心靈最為純潔的人。她的心思簡單、純粹,沒有一絲的功利性與攻擊性。
我們約飯通常在周末,她最愛火鍋、串串,我最嫌棄火鍋,但我會為了滿足她的胃而陪她吃一起吃。邊吃邊八卦一下身邊的人和事,但熱鬧是別人的,我們都努力工作,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
一一姐生了寶寶后,我們的飯局就擱置了。相處模式變了,關系卻還是那般好。
人與人的相處啊,不就是四個字嗎?“以誠相待”。最好的關系,不是天天見,而是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就約頓飯吧!
3
我和朋友的相處,除了有特殊的相處模式,即所謂的“志趣相投”,更多地是我始終不打探他們的任何隱私。
大四那年,閨蜜跟男友分手,大家都在八卦,我沒有參與,更沒有去問閨蜜關于這件事。前不久閨蜜告訴了我他們當時分手的原因,又給我講了她和現男友的故事。我當時很想關心一下她,但以我對閨蜜的了解,她是個堅強的姑娘,我相信她一定會處理好自己的感情。
我在公司上班,從不和同事討論個人生活,誰離婚了,誰戀愛了,誰的男朋友是做什么工作的......這些我都不會去打聽。
工作之外是生活,生活不是我們的工作。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4
我和家人的相處,也是互相尊重彼此。我爸媽有很多事情不想讓我了解,于是他們不告訴我,我也不去問。我從很小的時候,我爸就對我要求很嚴格,凡學習上的事必須盡善盡美。但大學畢業了以后,我沒有聽他們的話去考教師編制,我爸不僅沒有斥責我分毫,還鼓勵我好好寫作,不要放棄。而我媽對于我不找男朋友(其實是找不到,畢竟我那么丑,哪有人喜歡我)這件事,也是不再強求,只是每次回家都要說我兩句罷了。
我工作以后,自己一個人租房生活,遇到了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我從未跟我媽訴過苦和累,因為我不想再讓她再為我擔心。我不再膽小,也不再依賴我媽,經常給她買買衣服,認真吃她做的飯。
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要給予彼此一定的空間。最好的相處,是我把你放在心里。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第一時間陪伴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