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和弟弟他們小兩口去看電影《芳華》。
去之前我跟他倆開玩笑:我這個電燈泡有點大了吧?
看過原著,我知道,那是個和愛情有關的故事。
看完電影出來那倆人沒什么反應,在意料之中。能讓平淡相守的夫妻一前一后各自進入電影院,再牽手出來的電影并不多,《芳華》尤其不是。
那里面的愛情都太悲催,不足以讓人心血來潮熱血沸騰。
那是愛情的悲劇時代。一代人的愛情,一代人的悲劇。
我們拋開原著,只談電影。
表面看來,最悲哀的是劉峰。
他是現實版的雷鋒。那個出身微寒,毫無背景,善良純正的雷鋒。
放到現在,他就是個情種。
一個為了愛情放棄大好前程的傻瓜,是有資格被看成情種的。
可他卻被當做政治犯關押審訊。不過是因為他愛上了林丁丁,在鄧麗君“靡靡之音”的鼓動下,沖動地抱了她而已。
是一個正常男人再正常不過的反應——假若他只說喜歡而并不想去動她一個指頭,那么,這個男人不是身體有問題,就是心理有問題——要么不是真喜歡。
那一抱,那慌亂沖動不顧一切的一抱——真的一點也不優雅從容,卻真實可愛——改寫了他的人生。
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能夠得以最大限度的自然流露,無需遮掩,不必羞愧。
而這自由不屬于那個時代,更不屬于劉峰。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人們被大眾化的輿論洗了腦,認為愛情圣潔無比,是只屬于精神領域的高級游戲,一旦身體結合,即宣告愛情終止,以婚姻的形式繁衍后代,成為責任。
老一代人大都不喜歡聽情啊愛啊的歌曲,在層次高點的人眼里,愛情圣潔無比,天天被你們掛在嘴上唱算怎么一回事?
還有一個原因:太過圣潔美好的東西讓人覺得遙不可及。他們中的許多人,終生都與愛情無緣,從未觸及過那種戰栗。
物極必反,因此把愛情看做洪水猛獸也可以理解了。
劉峰品嘗到了——卻不是愛情的瓊漿,而是一杯苦酒。極少有人同情,因為他表達愛的方式太過直白狂熱——這和他的光輝形象太不相符——以至被看做粗俗下流。
他幫了那么多人,離開文工團時送他的,只有何小萍。
神圣化愛情,是愛情的悲劇。
2
那個年代的英雄在大眾眼里是沒有七情六欲的。正如我們想到雷鋒,只會想到好事,很少想到他的心可能曾因一個女孩狂跳不止,也可能曾在夜深人靜中倍感孤獨。
我不了解雷鋒,我只是了解人性而已。
在愛情面前,沒有英雄,只有男人和女人。
劉峰在林丁丁心目中高大地位的坍塌,原因也在于此。
林丁丁不是思想過于保守的女孩,她可以給吳干事抱,但不能給劉鋒抱——誰都可以就他不可以——因為他是英雄,是大家眼里的大好人。
那樣一個圣人般的好人怎么能干出那樣的事情來呢?這令她惡心,有幻滅的迷亂疼痛。她檢舉了他。
要原諒林丁丁,她是一個時代的犧牲品。被虛榮所指嫁給毫無感情基礎的華僑,沒有人知道她后來過得怎樣。從她發福變形的體態猜測一下,她已經完全墮入了生活的羅網。
從未真正品嘗愛情,她更悲哀。
誰不一樣呢?
身為高干子弟的郝淑雯,明知蕭穗子和陳燦兩情相悅,卻橫刀奪愛,幾天就把陳燦拿下了。只是因為她知道了陳燦也是高干子弟。
她故作輕松地告訴蕭穗子:我和陳燦好上了……再說,我們也門當戶對。
夜色中行駛的卡車尾部,蕭穗子把此生寫的第一封情書撕碎,扔出車外,灑落一地撕裂的疼痛。
芳華隨風而逝。
3
十年后的劉峰,是一個為生計奔波的小人物,與病愈后的何小萍再度重逢,何小萍道出了當年想對他說的話。
別人都把劉峰神圣化,是只能享受他的好而不可以愛的人。何小萍卻是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愛的。
所以她說:能抱抱我么?
四目相對,心意相通。劉峰很自然地將何小萍攬在了懷里。
這個擁抱有多少愛情的意味?怕是親情更多吧。
芳華逝,歲月老,愛不動了。
那就結伴,相互取暖吧。
這個結局是溫馨的,卻透著悲涼。
他們,沒有結婚。
那不重要。
4
電影沒有想象的那般感人,劇情銜接也不太自然,它演繹的愛情卻著實令人感嘆。
我聽到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村里一對青年男女相戀,遭到雙方父母強烈反對。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私自相好,有傷風化。
雙方家庭都倍感蒙羞,無顏見人,自然不會同意他們成婚。
這兩個年輕人做了一切愛人之間會做該做的事,之后雙雙服毒自盡。
舉村震驚。
他們被葬到了一起。
這是閉塞落后之地把愛情妖魔化后收獲的又一悲慘結局。
把愛情神圣化,把愛著的人神圣化,和把愛情妖魔化一樣可悲。
所謂愛情,就是在世上那么多男男女女中,你只想和那一個人睡,年輕時做床上運動,年老時相依相偎。
而對愛情的最大恪守,應當是避免和自己不愛或不愛自己的人產生肌膚之親。
所以,如果相愛,就抱她(他)吻她(他)。
嗯,適當的時候,睡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