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月圓如晝。
然而今年端午節前后,伴隨著拆遷的機器轟鳴聲,老家的房子在一片塵土飛揚中紛紛倒塌,整個村莊瞬間被夷為平地。
一片殘磚斷瓦之間,昔日故鄉場景只存在于記憶中。
老家拆遷的事情說了十年,但是阻礙重重,一直鮮有進展,村中只有不多幾戶人家的房子被拆掉,其中就有我奶奶家的。
由于大學后就一直在鄭州工作,平時很少有機會回家。
而在今年春節期間,晚上趁著昏暗月色,我來到奶奶被拆遷的院子中,瓦礫遍地,雜草叢生,心中不由黯然傷神。
而在童年記憶中,這個院子卻是曾經的樂園。
每到周末,往往可以奶奶院子中玩各種游戲,捉知了,過家家,騎自行車等等。院子中曾經有一棵槐花樹,每年四、五月份,槐花開滿枝頭,大人們會把槐花摘下來食用。
后來槐樹沒了,爺爺栽種了數顆杏樹,夏季早上醒來,看到院子中地上掉落的杏果,拾起來洗洗放到嘴里,香甜異常。
而在奶奶堂屋門口旁邊,有一個葡萄架子,夏末秋初的晚上,躺在葡萄架子下面,涼風習習,十分舒暢。
此時的葡萄雖然已經串串成型,但是仍舊尚未成熟,外表青澀,吃起來仍舊酸澀,但是看著那一串串的葡萄晶瑩剔透,卻也別有一番享受。
而當葡萄成熟時,中秋佳節也已經到來,當天傍晚,奶奶會在院子中擺好供奉神仙的牌位,用月餅、石榴等做貢品,然后虔誠對月跪拜,口中念念有詞,我在一旁好奇的看著。
中秋節期間,奶奶會用鄰居的月餅模子蒸出來面月餅,雖然程序和蒸饃差不多,但是由于用了月餅模子,蒸出來的外形和月餅有幾分相似,這讓我們大為驚奇。因為在其他人家中沒有的。
而當奶奶把面月餅拿給我們吃時,也會頗為自豪地說:“這模子只有我才能借出來,別人是不給借的。”
鄰居是做糕點的,和我奶奶很熟,是多年老街坊。我見面后,會稱呼對方為大娘,雖然不是親戚關系,但都是以長輩想稱。
中秋前后,也是鄰居最忙的時候,他們做的月餅和點心雖然沒有拿到市場上去賣,但是卻在整個村子里很受歡迎,幾乎家家都會去購買,甚至于連鄰村的人也會慕名而來。
后來市場上出現了各種花哨月餅,但是都無法與鄰居家的老式月餅相提并論,尤其是他們做出來的五仁月餅,清脆香甜,回味悠長。每當在奶奶家玩耍時,總會時不時從鄰居家飄過來一股香氣,惹得不住咽口水。
由于我家距離奶奶家還有一段距離,母親每當中秋節去姥姥家時,也總會過來買幾斤月餅,然后順道來到奶奶家,聊天之余,留下一斤月餅,算是孝敬老人家。
鄰居做的月餅大、分量足,兩個月餅就已經一斤了,之后在商場里面,見到的多是小月餅,個頭上的差異,味道上的不同,對老式月餅倍感懷念。
后來爺爺奶奶相繼過世,院子也漸漸沒了人氣。后來村里鬧拆遷,奶奶的老房子也被拆掉,院墻被推倒,無人打理之下,院子也慢慢荒蕪了。
隨著時間推移,而奶奶鄰居家也多年沒有再做月餅,曾經的老式五仁月餅,再也見不到了。
今年的拆遷,讓老家的村莊不復存在。
小時候,曾經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改變,奶奶依舊慈祥,院子充滿樂趣,老式月餅可以永遠存在,故鄉的村莊永遠不會消失,但是世界的變化如此之快,匆忙之間,一切都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