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之前
2018年的元旦來臨之前,乙流肆虐,小朋友也不幸中招,幸而小朋友一天后恢復健康。小長假第一天,我們按照原計劃開往蘇州。元旦之行計劃只游蘇州古城區。
虎丘山下劍池邊,長遣游人嘆逝川----虎丘
從南京一路導航,直奔虎丘?;⑶鹞挥谔K州城西北郊,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闔閭)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簡稱虎丘。此山高僅36米,但古樹參天,周圍有不少名勝。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游覽勝地,蘇東坡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虎丘古跡很多,傳說豐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韻,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美譽。
虎丘有兩個門,南大門和后門。由于后門在國道邊上,導航把我們帶到了虎丘后門,現場購票淡季60元/位,不超過一米四的小孩免票。
時值冬季,正是江南霧霾最嚴重的時候,雖是下午2點,天氣依然陰陰的,能見度并不好,從后門拾級而上,最先到的是虎丘塔。因為是元旦,游玩的人很多,跟在一個旅游團后面聽導游講解,虎丘塔正名應該是云巖寺塔,建于宋代,有千余年歷史,平面八角磚塔,七層近五十米高。塔的傳說也多,這塔是蘇州的地標建筑?;⑶鹚鞘澜绲诙彼?,中國第一斜塔,自明代以來歪了400多年,據現在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2.3米。塔斜而不倒,非常珍貴。由于在全國僅存此例,因此該塔無論在建筑科學,造型藝術、歷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
往塔西邊去是天下第三泉,即一深壑,壑中水色清冽碧綠。壁間有取蘇東坡“鐵花秀巖壁”句意有 “鐵華巖”和“第三泉”等摩崖石刻?!拌F華巖”三字雄健有力,為清代范成勛所書。池中有一方井,為唐代茶圣陸羽評的天下第三泉。不過按現在的說法,天下第×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且當故事看吧。
穿過虎丘塔繼續往南,陣陣香氣襲來,蠟梅花開,惹得游人爭相來梅花下拍照。
古石觀音殿
虎丘劍池
站于二仙亭前,可見石刻“虎丘劍池”四字,字身紅漆,字跡渾厚,而相傳其字體有“真劍池,假虎丘”之傳說,當地人稱,“劍池”乃顏真卿所寫,而“虎丘”乃唐伯虎仿顏真卿所留。
碑刻后面的千尺深壑就是劍池,據說吳王闔閭就葬在這里,相傳當時曾以寶劍三千為吳王殉葬,故名劍池。近年,經考古人員勘查,可能還是真的。
二仙亭
二仙亭原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慶年間。亭子中有兩塊石碑,分別雕著二位神仙,一位是陳摶,另一位是呂洞賓。相傳有一天這二位大仙在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過來看他們下棋,看完一盤棋,回到家中,可是誰也不認識他,后來人們從他的衣著猜想他是幾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仙人一盤棋,世上已千年”。
云巖寺的大雄寶殿
千人石
又名“千人坐”,在上山路的盡頭,是虎丘的主景區。舊志云:“生公講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薄秴堑赜洝吩唬骸盎⑶鹑?,其最勝者劍池,千人坐?!薄秴强ぶ尽吩疲骸吧v經處,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削,乃他山所無?!爆F石上刻有“千人坐”三個篆字,系胡纘宗所書。
相傳吳王闔閭死了之后,他的兒子夫差將他父親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之后,為了保證墓的私密性,夫差請這一千多個工匠喝酒,并觀看鶴舞,等到深夜,趁他們都醉的時候,將這一千多人統統殺死,據說當年他們的鮮血把這塊石頭染成了紅色,每到下雨天或陰天時石頭就特別的紅。
真娘墓
真娘與杭州另一名妓蘇小小齊名,被譽為“香魂”。真娘父母雙亡于亂世中墜入“樂云樓”,賣藝不賣身,后名譽蘇州,本地紳士王蔭祥重金賄賂老鴇,企圖留宿。真娘為保貞潔自縊身亡,王蔭祥悲痛之余,斥資厚葬真娘于虎丘,并于墓上建亭紀念,墓前手栽鮮花,植為“花冢”,并且立重誓,今生永不再娶。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海陵陳鐄訪得遺址,建亭其上,立石刻書“古真娘墓”四字。
枕石
沿著主路繼續走,就會看見路邊一個很像桃子的石頭,上面寫著兩個字“石桃”。
相傳這兩個字也是某個佛學名家所寫。
關于石桃,也有一段傳說,說是孫猴子在蟠桃會上偷得仙桃回程路上,不慎將其中的一顆掉落在虎丘山間,仙桃一落地就成了這石桃,我覺得這有些牽強附會了。
試劍石
這塊大名鼎鼎的石頭,在主道的東側,看上去就像被一把寶劍一劈為二的樣子。關于它的傳說還與干將莫邪有關。小時候就聽過干將莫邪鑄劍的故事,因為冶煉三個月仍未爐火純青,直至莫邪跳入煉劍爐,以身祭劍,才鑄成干將、莫邪一對雌雄寶劍。沒想到揮劍試刃的石頭,就是虎丘塔的試劍石。
憨憨泉
沿著主路繼續走,你就會發現路邊的憨憨泉了,看似普通的井其實有一段傳說。有個和尚叫憨憨,他的患有目疾,虎丘山寺的方丈可憐他,收他做一個挑水和尚。當時挑水的路很遠,有一次他挑水途經這里休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在夢中一位高僧對他說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雙手觸摸這片地,在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說明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擔在這里挖,大約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一脈泉眼涌了出來,這泉水也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為“憨憨泉”,而憨憨也成為了梁代著名的得道高僧。
擁翠山莊
擁翠山莊,在墻的二邊刻有“龍、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相傳為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 桂林陶茂森所書。
斷梁殿
“斷梁殿”,也是虎丘的二山門,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上面的主梁是斷的,它用兩根木料建成的,全殿不用金屬構件堅固,只用竹木釘榫,所以也就顯得更為珍貴,它被譽為是千年不倒的斷梁殿。
玄妙觀前行人路,古城中心名店多----觀前街
本來想去山塘街的,但是因為烏龍,導航到了觀前街。觀前街位于古城蘇州的中心部位。步行街中間有著千年道觀玄妙觀,側面則是太監弄等許多街巷縱橫其間。步行街兩邊既有各大時尚潮流服飾店,也不乏各種老字號食品店售賣各種特色小吃點心比如陸稿薦的醬鴨、黃天源的糕團、稻香村的糕餅等,也是蘇州眾多金店的聚集地。路兩邊新百倫、阿迪達斯、李寧各有數家。
小朋友精力恢復的還不夠,很快就喊累了,于是早早回去,路上買轟炸大魷魚一份兒。
第二天一早,江南仍舊是黃色霧霾預警,在整個城市還未蘇醒時,我獨自繞著平江路走了一圈,玄妙觀是蘇州的著名道觀,創建于公元27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所以被稱為“江南第一古觀”,霧霾之下,仍有晨練的老人。
玄妙觀其主殿三清殿建成于南宋年間,是蘇州僅存的一座南宋木構殿宇式建筑,歷史悠久、規模宏偉。
從觀前街繞出,沿著護城河轉了一圈,沿著小河慢慢的踱步,窄窄的小巷子充滿古意,喜歡“小眸園”這個名字,感覺有著濃濃的民國風味。
繼續沿河向前走,一處“家常菜館”,從門口向里望去,內里別有天地。
很喜歡在姑蘇老城里散步,老城的格局建筑風貌依然保持很好,白墻、灰瓦、小橋、流水、深弄、 窄巷…… 河岸邊的路燈,古典雅致,連公交車站都是建造得古色古香,很多不起眼的細節處都能發現美,穿梭在老城,感受到的是厚重的歷史與平淡的生活。
住宿的賓館在一個名叫“因果巷”的路上,“因果巷”聽來有佛教的禪意,特意查了下,原名是“鸚哥巷”,因果”系吳語“鸚哥”諧音訛稱,與所想大相徑庭。
回到賓館吃完早飯準備去拙政園時,遇到蘇州一日游的旅行社在賓館處有辦公點,于是偷懶湊了個臨時團,比較特別的經歷,吃一塹長一智吧。旅行團設置的路程是:留園----蘇州第一絲綢廠---護城河游船---盤門----寒山寺---七里山塘---華東珍珠館,當然占用時間最多的地方是絲綢廠和珍珠館。
蘇州園林甲天下,吳歈蘭薰寒碧莊---留園
留園和拙政園并列為蘇州園林的雙姝,而且留園與拙政園、以及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一起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始覉@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寫意見長。留園屬于結構緊湊,布局精巧,風格華麗的園林。該園成功運用了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的對比手法,營造出層次豐富,錯落有致的風景。
它位于古城蘇州閶門外一條不算寬敞的老街上,園門很小,頗不起眼。
這扇黑漆大門,便是留園的大門。蘇州的園林,很多都是辭官引退后回鄉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園。他們本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心態,不愛人來客往的世俗應酬,而喜歡閉門謝客,獨自在自己的園中玩石賞月,經營花草,以重歸自然、寄情山水的隱士理念來追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基于這種生活理念,蘇州的私家園林均無氣派顯眼的高大門樓,其正門都力求淡化、簡單,以求接近普通民居。進入留園,首先吸引我是門廳上懸掛的“吳下名園”匾額,它昭示著留園過去的輝煌。留園,還有個美麗的英文名字lingering garden,對于外國人來說,這個名字很有哲理,逗留不去的園林,的確,這里讓人難以移步,戀戀不舍。
這里的掛畫采用了四季方式,并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梅蘭竹菊”四君子,而是采用了粉色系的“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不變的只有2只小鳥。
沿門廳走過一條 “S”形的過道,看見前面粉墻上有六扇漏窗,通過漏窗,院中山水隱約可見,妙不可言。墻上有磚刻“古木交柯”,明代的古柏和山茶樹,交錯纏繞,象征夫妻連理,百年好合。花壇上原有古柏、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虬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肮拍窘豢隆本褪侵腹虐亍⑴懡豢逻B理之意。
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多少人去留園不知道還有如此個天地?留園藏了這么一片田園風光。
靜中觀: 唐劉禹錫詩“眾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語意超塵出世。建筑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頗為罕見。
綠蔭軒是園主人觀賞春景的地方。春天,在這里看花紅柳綠,美不勝收。
明瑟樓旁,為園中的主體建筑“涵碧山房”。朱熹曰“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水碧如玉,心生清涼,蘊含深意。
前面的露臺,則是觀賞夏景的地方。夏天,荷花盛開,荷香撲鼻。
“聞木樨香軒”,則是觀賞秋景的地方。秋天,明月高懸,丹桂飄香。此軒也是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仲秋時節,游人紛至,聞木樨香而已。
往下是可亭,它是觀賞冬景的場所。冬天,梅花點點,白雪皚皚,陽光暖暖,多么愜意。
過小蓬萊,過濠濮亭,便是曲溪樓。曲溪,也叫曲水,不管是曲水流觴的含義還是被小蓬萊分割的一汪綠水,都表達了對這中心水池的贊嘆。
曲溪樓向右就進入了西樓,出西樓,便是“地平臨水,清風吹來”的清風池館,它與濠濮亭、小蓬萊相互輝映,池明樓靜,自成一景。
出清風池館,就是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的五峰仙館了。因為留園的主人酷愛石頭,他搜羅了大量的石頭在館南堆疊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
不過,五峰仙館內,最珍貴的還要算那件大理石天然畫“雨過天晴圖”。這幅自然的山水畫,有“雨后靜觀山”的境界,全國罕見。所以,被譽為“留園三寶”之一。
離開五峰仙館,進入石林小院。都說大院要“動中觀”,小院要“靜中觀”。 此院的對景、漏景、框景,匠心別具,令人贊嘆。
院中有座“揖峰軒”,朱熹曰:“前揖廬山,一峰獨秀”。 這里是論詩作畫,操琴對弈的好地方。
接下來,看到的就是留園“三寶”之一冠云峰。 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主人想借此獲得“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肮谠品濉迸c蘇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西湖的“皺云峰”,有江南四大奇石之稱,它也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獨峰觀賞假山湖石名峰。
走在路上,發現留園的路用鵝卵石堆砌成各種圖案,蝙蝠、梅花鹿和仙鶴,寓意“福祿壽”;魚寓意年年有余;仙鶴與松樹一起寓意松鶴延年;荷花在佛教里稱步步生蓮花,寓意走向清凈解脫之道,這也應該是園林鋪地的神圣含義;白鷺和蓮花組合,象征著主人在科舉中“一路(鷺)連(蓮)科(棵)”;還有銅錢、梅花等等許多圖案。
導游曾經介紹這座園子為什么叫‘留園’。因有一任園主姓劉,而被老百姓俗稱為“劉園”。后來,另一位主人在整修花園時發現了一塊“長留天地間”的石碑,他想,這個花園歷經戰火仍然保留下來,似乎是有老天的護佑,他希望這座園子能永遠留在自己手中。于是,他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
如今,經過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幾度興廢的留園,已是真正的“名園長留天地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