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風霜雪,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白了頭——[不許人見白頭],于是人人都老了丑了,心中你永遠是個萬人迷。
—— 李碧華筆下的哥哥
(圖片來自網絡)
李碧華的《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一一數來我都愛極了,不管是從一而終,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的程蝶衣;還是集妖氣,佛性,人味于一身的小青;抑或是那個哀怨中流露出凄艷的女鬼,她的書有種魔力,讓我欲罷不能,放不下,也忘不掉。
當它們要被搬上大銀幕時,李碧華說“如果不是她和他演,我寧愿胎死腹中”;徐克說“我讓張曼玉嘗試她沒有演過的……比想象的要好……骨子里藏著妖嬈”。前面說的她他是張國榮和梅艷芳,這位香港言情第一人的女作家心里的如花和十二少只有哥哥和梅姐,再無他人。
而程蝶衣和小青一開始并不是哥哥和張曼玉來飾演,《霸王別姬》最先是臺版,李碧華找過哥哥,被婉拒,后陳凱歌版一開始找的也不是哥哥。但是到最后,他們成就了獨一無二的程蝶衣和小青。
那時,也是最開始,三人一生中僅一次合作的《緣分》。
那時,哥哥還不是寧采臣、不是旭仔、不是蝶衣、不是歐陽鋒、不是何寶榮,更甚至他還很青澀,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那時,張曼玉還不是阮玲玉、不是小青、不是金鑲玉,不是大嫂,更甚至都不太算是一個演員(第一部戲《緣分》);那時,梅姐還不是鐘無艷、不是川島芳子、不是如花、不是穿著婚紗開演唱會的巨星,更甚至她還背著屬于母親和哥哥的包袱。
但是他們都在一個巔峰上面,是色相亦或是青春,所以他們有緣分上演了《緣分》。
《緣分》1984年在香港上映,是一部地鐵浪漫情緣的青春愛情喜劇電影——一部地鐵,三個人,兩女一男,保羅對莫妮卡一見鐘情,富家女安妮達似乎也對保羅一見鐘情。這樣看來,典型的三角戀情是逃不掉了,保羅暗中追隨莫妮卡,安妮達明著糾纏保羅,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愛情故事,類似于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我卻始終不能有姓名的其中一人有緣無分。
他們在地鐵里“玩游戲,賭緣分”時,保羅始終找不到他喜歡的莫妮卡卻頻頻遇見喜歡他的安妮達,特別是安妮達按停電梯對莫妮卡說“我知道,我當然知道,他是我男朋友嘛,他什么都告訴我的,他還邀請我參加這個游戲”的時候,我的心咯噔一下,想著完了,用玩的心態來對待真的感情,注定是有緣無份了。然后畫風突變,“他喜不喜歡我我不在乎”,“這是為你們倆專門開的一趟列車”,說真的,這時一身黑色打扮的安妮達就是佐羅,她雖不劫富濟貧、鋤強扶弱,卻舍我其誰、成人之美。
直到這時我才醒悟,對嘛,這才是梅姐——爽朗愛笑,瀟灑干脆。她說“哥哥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好朋友”,哥哥也說“到了四十歲,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結婚”。他們到底有多好呢,李碧華寫給哥哥,說“若阿梅也聯絡不上,誰能找到躲起來的你”。
2016.03.25在大陸重映《緣分》,我想,其實更多的是紀念——哥哥誕辰的60周年。而且這部電影在他們三人中并不是最好的作品,或許都不能說是代表作,但卻是他們唯一的合作緣分。
陳保羅這個角色在哥哥的經典角色塑造中算是比較正常的人物了。他有完整的家庭,有正當的工作,有喜歡和被喜歡且終成眷屬的伴侶,相比那愛而不成,遠走大漠的歐陽鋒、人生如戲,難辨真假的程蝶衣、一直在飛,落地即死的旭仔、異國游玩,慘淡分手的何寶榮,保羅簡直是成長在溫室里。
他執著與不放棄的追求莫妮卡,都是他太多角色里所缺少的。我不知是不是不同的導演都能看透哥哥同一個的某種不知名的特質,所以他的角色才如此的不同尋常。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應該是他的色相,真真是京劇里天生的小生,一工一筆,皆可入畫,非精致不能形容。
電影中的一個點,我不知你們是否注意到,保羅的床是粉色的,在裝修新家時,莫妮卡問什么顏色的窗簾,他答,粉色。此時我腦中想到的是“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溫言不羨仙”的言希——最愛粉色。
感覺他們都是風姿卓越高傲無敵流光溢彩的男子,一個是現實,一個是虛幻。
之前說過哥哥和梅姐的知己關系,他們說過要彼此作伴,哥哥卻先離去,留下梅姐驕傲堅強的熬至生命的盡頭,她一生穿過無數次婚紗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獻給了舞臺。最后她死了,死在了與哥哥相約的四十歲。
還有最后一點,張曼玉的經典角色“阮玲玉”和哥哥一樣都受邀去大學講座,因為同樣的“我”,風靡萬千,但最后他們都是以自殺來謝幕了自己輝煌而寂寞的一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緣分》現在來看也是物是人非,兩人離去,一人淡出,雖是愛情喜劇,卻彌漫了傷感和抑郁。
最后推薦一首歌,以《緣分》女主人公名字為歌名的《Monica》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重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