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是剛剛加入到簡書的寫作中來的。我發布的第一篇文章《彼岸花之血尾狐》是我很早之前寫的一個小短篇,給我朋友看過之后,她鼓勵我,既然寫都寫了,為什么不發出來呢?因此,我才加入到簡書中來。
? ? 我在加入之后看到了一個日更活動,然后我每天都有看書,并且記了一些筆記。就想到不如參加日更活動,把自己每天的讀書筆記記錄下來,累計起來也算是一種成就。
? ? 但是,除了第一篇《第二性》讀后感是我剛剛完整讀完之后用心寫出來的,后面每天的讀書筆記,讓我看完之后想起來我初中的寫作內容,整體就像在記流水賬一樣,真心感覺這樣的寫作水平也太差了。
? ? PS:《第二性》的讀后感被鎖了,目前發出來的是不完整版本的。
? ? 但我覺得既然已經決定去寫了,就應該認真對待,因此我查找了一些讀后感的寫作要求,一篇優秀的讀后感應該具備以下四點要素:
? ? 1. 讀后感需要適當的引用原文。讀后感,先決條件一定是讀。如果內容比較簡短,就直接引用,如果內容較長,就精簡一下,總之需要掌握“適量”的程度。
? ? 2. 讀后感需表達出自己的讀后觀點。“讀”是一個基礎,但在基礎之上“感”才是主體。在讀過之后自己產生的理解和感受,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條理化和系統化。
? ? 3. 讀后感須整合以求深入。讀后有感,暢所欲言是基本要求,但大面積平鋪直敘,只求抒發而無重點,那讀后感就僅僅是發泄情緒的產物,而對他人而言就毫無讀下去的必要。因此,觀點和文字都要重新整合,使其具備“可讀性”。
? ? 4. 讀后感須聯系現實生活。不論讀哪一類,哪一種書本或理論,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其具備知道意義。故而,寫讀后感的一個重點就是聯系閱讀幾類和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 ? 對我而言,日更不是很有必要。我之前“讀后感”有太多的平鋪直敘,而沒有進行整合,當天閱讀,當天書寫,簡單直白,但是缺少了整合文字之后的“可讀性”。量變究竟能否達到質變,我也不得而知。但我更需要的一定是文字質量的錘煉。因此我決定在我讀完一本書的一兩日內寫一篇讀后感,而不會再每天讀一部分,寫一部分難有深入思考和文字整理的時機。
? ? 一周小結:我決定退出日更活動,以自己的節奏決定文章的寫作節奏,但會保證每周至少一篇準備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