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侃古詩之美: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全文如下: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跟俺一樣,也是胡人,不過他的血統卻出自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國籍是當時的金國,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中了進士。金國亡了之后,誓不仕元,回老家埋頭寫書,頗有骨氣。從這首摸魚兒即見其文筆不凡。
賦詩填詞,正文前面給個序實在是好習慣,俾讀者明了詩中感受何來。俺習作詩詞最好寫序,詩友們凡對俺詩詞不滿且又想給俺個臺階下的常說:“此篇的序比詩寫得還好!”
元好問這序里都說的啥呀?他說呀:有一對大雁,男的被獵手網殺了,女的雖脫網,卻不忍離去,最后從高空一頭扎到地上,殉情自盡了。元好問好生感動,趕緊花銀兩把這對夫妻的遺體葬于汾河岸邊,還放了塊石頭做墓碑。心有不忍,最后又寫了這首《雁丘詞》算作祭文。后來發表這首詞的時候,他還謙虛了一下:“俺早先的草稿格律不符,這次修改后定稿。”其實俺細看,他開頭那一行格律還是有問題,哈哈
其實只要詩意好,格律有點兒小問題真不算啥,蘇軾的《大江東去》格律也有小毛病,但沒有人計較,為啥,人家詩寫得太教讀者熱血沸騰了。咱們別跑題兒,接著說這第一行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一行寫得好!好在哪里?
一是出新:請大家記住,在漢語圈子里,是元好問第一個提出“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個要害問題的。之前的人們也偶爾會愛得要死要活,可就是沒有自問過為啥?
二是這一句話為全篇定調并帶動了全篇,堪稱詩眼。就像啥涅?就像你走在荒郊中不知所之,突然那邊一聲驚雷,你奔了過去,卻是懸崖,往下一看哪,崖下原來還藏著一片秀麗的峽谷,峽谷里桃花盛開,清瀑激蕩...
正是因為這第一行把全篇的格調拔高,才讓一篇敘事抒情的詩進入了人生哲理思考的范疇,它讓人們設想:人間要是沒有了這個“情”字,生與死的味道是否會變得淡薄?
這第一行一出,下面想寫不好都不可能了。喜歡古典詩詞的同學們注意了:凡寫詩詞,第一筆一定要求新,萬不可秋啊,愁哇,不住樓也上樓,沒有船的也登舟,跟著古人亦步亦趨,要寫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真實的情感,實在寫不出,就寫寫實事,寫寫美國大選,寫寫老川,反正寫美國總統沒人禁。呵呵
接下來元好問就想象這一對情雁的身世了: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介兩行單說他們二人一直過著平淡的人生,天涯海角,春暖冬寒,到老還是比翼不分,多感人哪,三年之厭、七年之癢等惡習,人家全木有。接著說到他們一生中也有重逢的歡樂和離別的愁苦,而且也有耳鬢廝磨兒女癡情的時光。俺特別要指出的是“兒女”二字的用法,見有網人竟然把“就中更有癡兒女”理解為“他二人也生有兒女”啥的,實在是不知古人煉字煉句之妙,“兒女”乃“兒女私情”之省略,就如俺上篇所說的“嬋娟”可為“嬋娟之貌”之省略一樣,不可不查。上片最
后一行是: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因為就要過片了,這最后一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筆法須有轉折。元好問這一行寫得妙不可言。一句“君應有語”讓讀者一愣:“君”是誰啊?“君”就是后來殉情的那只母雁。元好問就大膽想象了,這只母雁在下決心殉情之前會訴說些什么呢?只聽這只母雁遙對那只死去的公雁說:
俺的夫呀!你走了,就剩下俺一個人,這萬里層云,千山寒雪的,再遇到難處,可讓俺找誰去呀?5555,俺不如...
見過農村出殯的網友最容易理解這一行了:老翁死了,老嫗坐靈前哭訴:“老冤家啊,你走了倒省心了,留下這個爛家可讓我腫么辦哪?5555。”元好問這一行正是這類情景的翻版。可見他誓不仕元回到鄉間,卻讓他了解到了民間的疾苦。
過片采取了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省去了母雁頭沖下往地上跌來的壯烈犧牲等場面,只見鏡頭中的元好問立起身,拍打著沾在袍子上的黃土,鏡頭前移,一座情雁的墳墓-雁丘進入了觀眾的眼簾,鏡頭逐漸拉開,展現出遠景: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雁丘在汾河岸上,此地漢武帝曾經路過,當年一派簫鼓。如今已荒涼了,滿眼平楚,泛出野煙。“平楚”是啥玩意兒?草叢樹叢是也,看到“楚”字那草字頭了嗎,這就是咱們漢字的學問,一看模樣兒就知道啥意思了。
招魂楚些何嗟及,
這一行則說明元好問非常喜歡讀《楚辭》,《招魂》正是屈原所寫,句中常以語助詞“些”字結尾,讀為suo,大意近似現代的“啰”。有人問了:“‘楚些’的‘楚’是啥意思?可有草字頭啊。”答:“這里“楚”字的意思是:凄楚。”哈哈。而“招魂楚些何嗟及”的意思是:現在悲戚地為他們招魂又有何用?
只剩下
山鬼暗啼風雨。
“山鬼”是誰?她是屈原《九歌》中的山神,一位騎在虎背上的美少女。這里的“啼”字并非“啼哭”,乃叫聲也,如“鳥啼、猿啼”等。全句的含義是:“美麗的山鬼還是自顧自地在風雨中呼叫”,與上句的“現在悲戚地為他們招魂又有何用?”的情緒完全吻合。有把“山鬼”解釋為雁魂的,大誤!
盡管如此傷感,元好問還是為這一對雁做出了美好的祝愿: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雖然這對雁也不見得知道“情為何物”?但他們卻“生死相許”了,所以他們偉大,也絕不會像鶯兒燕兒的死后僅僅化成黃土而已,他們會被天下的有情人記住,為此老天也會嫉妒他們的。說到這兒,只見元好問一氣呵成,揮筆寫出: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激動地說:就讓俺給你們建這座小小的墳墓吧,讓后代有情的文學之士,來你們墳前狂歌痛飲,盡興地尋覓“情為何物”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