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莫嗔堂堂主
前些天被人“凡爾賽”了。
一個朋友,讀研的時候認識的,來自農村,大學一般,研究生學校不錯。畢業去五線城市的高中教書,一路走來,已經是學年主任。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家庭和諧、工作順利。
但是他卻要離開,或者說逃離。至于原因,大概只是有些煩了這樣穩定的狀態,被外面花花世界所迷惑吧。
我對他說,你一個月入過萬,開著幾十萬車的人,在我這里說著各種不甘,而我一個月入五六千的人,又能怎么給建議呢?
“凡爾賽”,這個舊詞新用,放在我身上真是挺恰當的。
但是,我確實可以給他一些建議,用來指點那些迷茫中的孩子們。
我問他聽沒聽過“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這句話。不是真的問,因為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基本都聽過這句話。然而,大家又真正理解這句話么?或者真的在心底理解它么?
我們好多人都不滿足當下的生活,總是像這位兄弟一樣,想著逃離,去外面看一看。而外面展現的總是那么美好,那么誘惑。
一個小地方的學年主任,當面對一年幾十萬年薪外加一些如房子、人才政策等優厚條件時,怎么會不動心呢?就像當年,佛山的某個公司給我漲了三倍工資,我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原單位,逃離了家。
等到我離開了家,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才發現那所謂的福利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最糟糕的是,我完全犧牲了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而額外多賺的錢,差不多也都貢獻給了交通部與航空公司。
我們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只看到了那些光鮮的一面,那些不光鮮的是看不到的。那些多少的錢,優惠的房子,優越的人才政策,就是那句話里的“百鳥”,那些在林子里的鳥。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它們,但是它們卻沒有在我們手里。
但是,我們判斷問題時,卻常常把這“百鳥”當成了已經在手中一樣,好像出去就一定能夠大展宏圖。其實,我們離開了我們已經經營了十幾年的關系網,到另外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變成了一個妥妥的新人,我們起步尚且困難,還談什么宏圖?
面對著外面的“百鳥”,我們還會再看到手中的那“一鳥”么?什么才是屬于我們的“一鳥”?當然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家人,我們已經熟悉的地方,我們的關系網。
當我們不再珍惜這些,被外面的世界迷蒙了雙眼的時候,我們就像鬼迷了心竅一樣,完全沒有客觀的判斷能力。所以,我們就會迷惑,如果再沖動一些,就會做一些傻事出來,就像當年的我。
這個大概就叫躁動的心,心魔與妄念。
我對他說,你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你手中的一只鳥,你不覺得什么,是你只有這么一只。而那林中的一百只,你那個羨慕啊,那個憧憬啊。但那是不確定的,不全屬于你的。等你放了手里的,去追那一百只,大概率會一只抓不到。即使抓到一只兩只,也會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現在勸人,通常是希望他們穩定。當然了,到了我們這樣一個四十左右的尷尬年齡,人生是應該穩定一點兒的。如果是那些剛畢業的二十幾歲的人,我一定會讓他們出去看一看,去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另外,我們已經有顆躁動的心了,又要如何安伏呢?我勸這位兄弟,多想想家人是不是有沒有實現愿望的,然后去幫他們實現一下。這樣能夠轉移一下注意力。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百分百馬上說出家人最心底的需求。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多去想想怎么幫助家里人,而不是逃離生活,去追尋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凡爾賽”?算個鳥兒呀。
(尊重原創,歡迎轉載,請簡信聯系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