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滯
中醫上又叫傷食,宿食,是一種小兒常見慢性胃腸疾病,中醫認為導致孩子傷食的主要原因是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致。遷延日久,可能轉化為疳證。
對應西醫兒科的慢性消化不良,輕度營養不良。
中醫辨證分析
小兒常常脾胃嬌弱,如果遇到乳食不消化,喂養不當,均可導致脾胃受傷,運化?失常,升降失調,導致了乳食停滯不消進而成為積滯。
中醫辨證上講 要分別乳滯、食滯的不同。乳滯的孩子 常見到嘔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吃奶,腹部脹痛,大便酸臭;食滯的孩子嘔吐酸餿殘渣,腹部脹痛不能按壓,大便臭味難當。接著中醫上需要辨證寒熱虛實。
中醫上總的治療原則是 實者以消導為主,虛證者補消兼顧。
中醫辨證分型
1.乳食臃積型
常見癥狀見 夜臥不安 煩躁多哭,食欲不振,或者嘔吐酸餿乳食,腹部脹實,或者有腹痛 大便酸臭或者有伴有低熱
治療方法 消乳消食 導滯和中
主方 保和丸
2.脾虛夾積型
常見癥狀見 面色痿黃 困倦無力 夜睡不安,不思乳食,食飽則脹 便溏 嘔吐酸餿 唇色白膩。
治療方法 健脾助運 消補兼顧
主方 健脾丸
許老師推薦食療方案
1.雞胗粉粥
雞內金6克 干桔皮3克 砂仁1.5克 梗米30克 白糖適量 將三味藥打粉熬粥分次服用。?
?|許老師帶您了解學習傳統中醫本文摘自《中醫診斷學》,由許老師工作室編輯整理提供。
從零開始學中醫,一年可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