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伊心曾經說:“真正的青春始于那個夏天。”在這個略微有些燥熱的夏末,我背著大大小小的行囊,來到了青島這片土地,開始我為期四年的大學之旅,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不管再怎么掩飾,心中多少還是有點不甘心。是的,不甘心。高考是一場沒有沒有硝煙的戰斗,我們都懷揣著或大或小的夢想,橫沖直撞,無所畏懼。對于一個來自山東偏遠小城鎮的學生,我們深深的明白,高考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我們渴望離開這座小城,夢想站立在那片片最古老的土地上,感受名校百年櫛風沐雨始終如一的精神魅力,欣賞京城千年風雨洗禮屹立不倒的文化傳承。北京,是我最初的夢想。
然而,我在高考面前輸的一敗涂地,慘不忍睹。我,沒有那些勵志雞湯文的作者一樣,經過煉獄的高三,站在最閃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而是在高考后落荒而逃,辜負了高三,更辜負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就這樣變成了一個笑話。
然而,當開學典禮的時候,我卻聽到校長擲地有聲的話語:“這里,是夢想開始的地方。”高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在這里,我們不再受困于“萬惡”的考試和成績排名,優秀不再由名次表上的是數字來定義,被量化的青春在大學的校園里散發出新的光彩,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學生會、學生活動讓我們在一片嶄新的天地里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們不再過著食堂——教室兩點一線的生活,而是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奔波在這個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將那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字字踐行。夢想,在一片新的土壤里生根,希望在未來破土而出,長成參天模樣。
然而,與我而言,不論大學中有多么多紛繁多彩的活動,我覺得大學,依然是潛心學習,專注學術的地方。誠如文學家巴赫金所言,“這是一個終生喧嘩的社會,形形色色的言論,亦正亦邪的倡導。”身處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我們的大學,應當怎樣度過。我覺得各種社團活動縱然可以鍛煉人的各方面的才能,但是若因此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便是得不償失。
我記得著名勵志作家考拉小巫曾經在《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中寫到,高中貪玩的她在大學認清自己的出國夢想后堅持退掉了所有的社團,把自己所有的大學時光都貢獻給了英語學習,大學四年一直保持學習熱情,放棄逛街、娛樂、睡覺的時間,只為奔赴夢想的土地;我也記得開學之初,一位保送廈大的學姐告訴我,她在大三時,是如何一邊做“挑戰杯”項目,一邊籌備校慶舞蹈演出,一邊擔任班長主持班級工作,還能保持專業第一。
沒有任何一種成功可以讓人得到一勞永逸的幸福,也沒有任何一種失敗可以讓人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我們只有一直努力,才可以不辜負歲月的恩賜和時光的厚待。當代大學,多為“嚴進寬出”的模式,為每一個步入大學的學子,提供一個更寬松的環境。習慣了高中嚴格的管理,有些同學便在這輕松的大學中迷失了自我,四年的光陰就這樣在玩樂中溜走,任憑如何嘆惋,也追悔莫及。然而我不希望自己的大學過成那般模樣。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最初的夢想,我希望四年之后自己可以彌補高考的遺憾,去往更好的大學,遇見更多的人,找到更好的自己。愿用大學的四年的時光為自己搭一座橋,用自己的刻苦與勤奮添磚加瓦,將現實和夢想緊緊相連。
除了擯棄浮躁,專注學習,我覺得我們在大學里更應培養一種胸懷。魯迅先生曾有過這樣兩句話,第一句是“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第二句是“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著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先生用懇切的言辭,表示了對當代青年的期許。我們當是如此,不應該活在自己的小天地,咀嚼一己之悲歡,而是應當葆有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
這里,是夢想開始的地方。希望四年之后,走出大學的校門,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一句,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