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最愛的人是誰呀?”洗澡回來的路上,女兒突然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寶貝,媽媽最愛你呀!”我脫口而出。
“媽媽,你應該最愛姥姥,然后才是我吧!”鬼丫頭說道。
“你說的不對,你和姥姥都是媽媽最愛的人。”我糾正道。
“寶貝,你最愛的人是誰呢?”我也忍不住問女兒同樣的問題。
“我最愛的人是媽媽呀!”女兒也是脫口而出。
我突然覺得,好像不對。
“寶貝,媽媽想重新你回答剛才的問題。媽媽最愛的人是誰呢?媽媽最愛的人是自己,其次才是你和姥姥。你最愛的人也應該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媽媽。”我一本正經地跟女兒說。
“只有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怎么有能力愛別人呢。所以,寶貝,你要記住,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要好好地愛自己,讓自己身體健康,讓自己心態陽光,讓自己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只有這樣,你才能有能力去愛愛你的人,才有能力讓你身邊的人因你而更加幸福。”我嘮嘮叨叨,女兒似懂非懂。
是呀,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怎么有能力去愛別人呢?
我突然想起了《悲慘世界》中的芳汀,這個苦命的女子。她為了自己的女兒珂賽特能夠得到更好的養育,她賣掉了自己的秀發,賣掉了自己的牙齒,她萬分節儉,導致她長期嚴重營養不良,最終,身患惡病,永遠離開了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女兒珂賽特。
因為愛女兒,她不愛自己,最終讓她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讓女兒孤獨地存活在那涼薄的人世間,這種愛,難道不應該質疑嗎?如果,如果她好好地愛自己,善待自己的身體,她就可以與女兒相依為命,讓女兒感受母愛的溫暖,反之呢,女兒只能孤苦無依地嘗盡人間悲苦。
還好,芳汀的女兒遇到了贖罪的好人冉阿讓,才得以有一段雖然一直逃亡但還算幸福的生活。如果不是這樣,我相信,九泉之下的芳汀依然經受著內心的痛苦,依然不會安心的。
所以,我想說,我們最愛的人永遠都應該是自己,這樣,才不會辜負愛我們的人,才有足夠的能力去愛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愛人!
好好地愛自己吧,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