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九章 —————————
持而盈之【1】,不如其已【2】。
揣【3】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4】其咎【5】。
功遂身退【6】,天之道也。
【注釋】
1.持而盈之:執持盈滿,含有自滿自驕的意思。
2.已:停止
3.揣:錘打
4.遺:送。這里有招來、帶來的意思
5.咎:災禍
6.功遂身退:有些版本作“功成名遂身退”,其意并無分別,根據前后排比對仗的工整,此處陳教授校為“功遂身退”。
今譯:自滿自驕,不如適時停止。金屬錘煅得太銳利,其鋒利就難以長久保持。滿屋的財寶,也沒有人能永遠守得住。富貴而驕橫,會給自己招來禍端。功成名就之后含藏收斂,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道德經》與生活智慧
這一章,老子的語氣嚴肅到有些嚴厲,可謂句句警鐘。仿佛恨鐵不成鋼地對著自以為是、不知進退的眾人大聲喝斥:不作死就不會死!
讓我們再來領會下老子的忠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知止是一種智慧。“謙受益,滿招損”是古人為后世總結的血淚教訓。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知道楊修是怎么死的,書中描述: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人都道楊修為小小雞肋而送命,皆罵曹操小心眼,實際上,是楊修的自滿自矜不知進退害死了自己。如果不是那么自得,懂得留一點余地,懂得及時退避,何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見好就收,適可而止,做人做事須得明白分寸,所獲才能安全長久。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太過銳利是無法長久的。小時候削鉛筆,開始總希望削得尖尖的,結果鉛筆頭稍一用力就斷了。所以做人做事,需要拿捏火候,把握分寸,太尖銳就失去了韌性,讓我們難有回旋的余地。培養孩子,如果只去強調學習成績的優秀更優秀,結局也是非常可怕的。成績優異的孩子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跳樓的悲劇已經不是個案了,我們單從學習的維度去塑造孩子,都想在這個領域拔尖再拔尖,孩子體驗不到生命的豐富和可貴,以為人生就只有學習,如果學習失利人生就完蛋了。沒有豐富的維度,孩子對人生的體驗就會太過片面,抗挫折能力當然也就堪憂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世事無常,得失轉瞬間。沒錢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句式是:等我有了錢,我要......,仿佛在我們看來,有錢就能一勞永逸,財富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仿佛錢只要到了我們手上,我們就不會失去它。實際上,錢是守不住的,且不說歷史故事中大家族的沒落,單就在我身邊,都有很多金玉滿堂轉成空的例子。
我的一位小學同學,他父親在80年代的時候因為敢干敢闖,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當時他家大興土木,修得跟公園一樣漂亮,室內裝飾也是金碧輝煌,他父親在眾人膜拜的眼神中曾不止一次的宣布:我掙的錢,我和我的兒孫們幾輩子都花不完。后來,也是因為他不加謀劃的勇往直前,投資的項目一個個失敗,而他還沉醉在之前成功的自得自滿中,沒有意識到創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劇變,只簡單地以為是運氣不好,下次就不會這么倒霉了。慢慢地,他的金玉滿堂,逐漸化為泡影。現在,老爺子身無分文,靠兒女每月給的生活費維持生活。
另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項調查顯示,近20年來,歐美的大多數頭獎得主在中獎后不到5年內,因揮霍無度等原因變得窮困潦倒。該項調查同時顯示,美國彩票中獎者的破產率每年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者當中就有9名破產。也就是說,大多數中獎者的生活在幾年后反而不如從前。
舉上面的例子并不是想說錢是個害人的壞東西,而是想提醒大家,要讓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財富。財富太多,而你不能駕馭,到頭來也是一場空。所以最需要守的,是能創造財富的人力資本,而非財富本身。要想保有并增長財富,企業管理者需要不斷審時度勢,提升自己的同時構建有創造力的人力資源體系;普通人則需要投資自己,挖掘個人潛力,提升創富能力,一步步實現財富自由。這是個動態的進階過程,順勢而動才能守得住,單憑死“守”傻“守”,不論是財富還是能力,都會越來越貶值。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富貴并不是壞事,但富貴卻驕橫就容易招禍了。炫富就是典型的富貴而驕,有些人甚至見不得光的富也敢炫,完全沒有底線,活生生的“NO 作 NO Die"。當年紅會的郭美美,就是這樣的活教材;某某富二代酒后駕豪車導致車毀人亡的新聞也是屢見報端。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驕橫就是失了做人的分寸,迷失了本心,與道相悖。只不過富貴而驕橫,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大些。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在古時,功成身退是自保之策, 無數為君王打下江山的功臣,往往功高蓋主或知道得太多而不得善終。比起功名利祿,生命當然是更寶貴的。為了保全身家性命的退隱,是一種高瞻遠矚的以退為進。典型如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復國后及時辭官,后來以其過人的商業才能成為巨富,人稱商圣陶朱公。范蠡能拿捏分寸、不貪戀功勞,及時抽身而去,在另一個領域功成名就,可謂知進退的人生典范。而同他一起輔佐越王的文種,卻因沒有聽從范蠡的告誡,功成時未身退,應了范蠡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預言,落得個“被自殺”的悲慘結局。
現代社會普通人大概不至于因功高而丟了身家性命,但懂得進退則可以成就多維度的豐富人生。很多人因為不能舍棄現有的一切,明知在舒適區雖然暫時安全卻看不到希望,退不甘心進又乏力,只能固步自封,生命被消耗在不斷的糾結中,人生越來越黯淡。那些敢于激流勇退的斗士,不是為了自保,而是以退為進,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比特幣首富,《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作者李笑來,就是一位懂得適時放棄而人生極為出彩的高人。他的人生有無數次的身退,都是在干得非常成功的時候。所以他的退,是在積蓄動能,從新的起點到達另一個人生高度。當年李笑來若是繼續從事電腦配件經營賺取利潤或是在新東方當老師拿高薪或是安心做暢銷書作家獲取高額版稅,在很多人心中已經是成功人士了。但他敢于放棄部分安全感,一次次歸零重新起步,取得的成就讓大多數人望塵莫及。
如果有勇氣在一個領域功遂時身退,打點行裝重新出發,天道無限的化生能力也許在新的維度能成就全新的你!你可能想問,要是失敗了怎么辦?你要這么問,那就原地呆著別動了,因為你并沒有做好準備。勇于前行者,何懼艱險與失敗?
人生這條路,是進是退,光有勇氣是不夠的,還需要智慧來指引你伺機而動,想要準確拿捏分寸,我們需得跟著老子繼續學習。期待下一章與你相約共同研讀。
注:原文部分引自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修訂增補版》,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