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4日 周六
《黑龍江廣播電視報》是我最愛看的報紙之一,有幾位專欄作者我特別喜歡,一是論述家長里短人生哲理的“麥子”,一個是探討教育方面問題的記者“周娜”。今天又閱讀了另一篇文章題目是“打架,孩子成長的重要一課”,看后心里產(chǎn)生不知所措的無奈。它又一次顛覆了我的教育思想——觸碰到了我的“教育軟肋”。
因為我的兒子從小到大就沒有和任何人打過架、發(fā)生過肢體沖突(那時我逢人便夸引以自豪)。現(xiàn)在看卻成了他人生經(jīng)歷的殘缺和短板,使他不成熟,不勇敢的原因是從小缺了“打架”這一課嗎?我不好說,也不敢說?我開始懷疑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有多少過氣“糟粕”還在左右著我們?“不打架、不罵人”不是老師、家長的要求嗎?怎么長大了又成錯了呢?
我50來歲了,干了近30年的教育工作,按教育方針培養(yǎng)德行,現(xiàn)在卻遭質(zhì)疑,但當時我的領導告訴我這么管理是對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呀?難道我及我們的主流教育思想是“誤導”好學生的標準?使它過于理想化?管看不管用?我那一屆又一屆的好學生們長大后出沒出現(xiàn)“心里問題”我不知道(沒人跟我反饋)?但我自己的孩子卻出現(xiàn)了文章中提到的一種現(xiàn)象。
文章小標題說:打架是融入社會的第一步;打架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打架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榮譽感;打架讓孩子學會獨立。還引用普京的話說,如果打架無法避免,你必須先動手。我完全崩潰了,這都是些什么“歪理邪說”?我們堅決制止的“校園打架”到都成了人成長的必要“元素”,且“百利而無害”了?我真糊涂了?不知可否?
但文章中說的一種現(xiàn)象在我兒子身上確實發(fā)生了。文章寫到:一位社會學教授說,很多人小時特別能打架,長大后卻老實的嚇人。而另一些人小氣候非常老實,長大后卻容易沖動(如殺人的馬加爵小時候不就是非常老實的好學生嗎?)現(xiàn)在看出現(xiàn)心里問題的一般都是小時候非常乖巧的好學生。這似乎證明兒時的“戰(zhàn)爭”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這話說的準呀!我兒子現(xiàn)在說話辦事比以前的他“火氣”大了不少?一次在一起吃飯我表妹的兒子說,恒同學我發(fā)現(xiàn)你上大學后,脾氣漲了,有點“暴力”傾向了。我也感覺出來了,雖然不是很過分,但已不再是“乖乖小子”形象啦?
有一次兒子突然問過我:媽,要是在大學打架最大的處分會是什么?我說:打死償命,打傷看病,記過處分嚴重的開除。怎么你還有打架的想法嗎?兒子說:媽我現(xiàn)在唔出了一個道理,有些事情講理沒有用,沒人聽你講理,也沒人和你講理,只有拳頭好使,有震懾力!我趕緊說:那咱也不能打架啊!兒子說:我沒打架,但誰要欺負我,我就和他打,絕不忍讓了,我從小到大忍讓的太多了,這都是你教育我的,你以前告訴我的有些觀點是錯的。
兒子開始反思我的教育觀念了?而我們自己還在“沾沾自喜”,覺得一貫正確?為什么我們那么“虛偽”不敢告訴孩子社會就是“弱肉強食”,職場人拼的是“權力”,誰有權就得聽誰的,不管他說的有沒有道理?不管他有沒有才學,那都不重要!學校里學生中有領導力的“威信”少年,通常不是學習好的學生(好學生得到的是尊重羨慕),而是拳頭最硬的那個人!他就是“大哥”,就頤氣指使,就“欺負”弱小(還暗地與老師對抗)。
當時兒子說這些話時,我很震驚?難道兒子在學校受到“學霸”(不是學習的學霸,是校園小霸王)身體的欺負了?或是思想的凌辱了?我真的感到恐慌!要不兒子怎么唔出了這些。從小學到高中都在父母的無微不至的呵護中長大,我又是教育屆人士,和學校老師們都很熟,孩子在學校有很強的安全感!現(xiàn)在在“毫無保護”的狀態(tài)下,突然獨自面對“復雜”人際關系(只是對他而言,因為大學老師把學生當成人,不管這些事,不像中小學老師們事無巨細的管理,使孩子有依靠感,有了問題矛盾可以找老師撐腰處理),一下就蒙了吧?
有些大學生是農(nóng)村出來的,從初中到高中一直住校(父母的呵護少,獨立性就強),所以他們適應大學生活就快些。而我那從小“紙包紙裹”長大,故“心智能力”“生活能力”均成熟晚的兒子適應獨立的大學生活該有多難?會遇到多少挫折、驚慌甚至恐懼?應該在預料之中,而我卻偏偏“盲目樂觀”地認為“萬事大吉”?直到兒子提出要休學,我才被“當頭棒喝”地打醒了?開始關注“大學生的心里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怎么形成的,如何才能
image 解決?有類似問題的我兒子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