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高鐵列車,普通列車上很多孩子,孩子們的假期即將結束。
帶著小寶來到常德市,他心心念念的姐姐和舅媽居住的地方。
孩子們的聊天總能聽到很多真實的聲音,聽得讀六年級的侄女樂寶告訴弟弟,她們語文老師說他們班是全年級最差的班,賣防臭襪微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語文老師說這個差評時,壓根兒沒把自己給算進班級水平內一份子吧,雖然她是老師。
樂寶還說:“我好想告訴你一些事,想了想還是不要告訴你吧,以免影響到你內心的純真。”
小寶一臉茫然回復:“什么是純真啊?”
對自己所教班級價值感認可的老師必然是常常打壓學生的,顯然把批評苛責當成苦口良藥。
每次聽得樂寶說:“大姑,我覺得我好多缺點呢,我覺得我不行呢……”,我心里不是滋味,各種打比方舉例子巧妙鼓勵樂寶。
從小喜歡看書特別喜歡看文學類作品的孩子,內心世界豐富,感知力強,比較敏感。孩子的內心都有一塊明鏡啊!我從小就能分辨大人們為了我乖一點說的稱贊話然后又當著我的面議論,說我就喜歡聽奉承話,我雖然起勁地做著大人們認可很乖的事,內心卻是失望疊起,盼望他們真心覺得我本真愿意是一個乖孩子,不僅是為了聽那些好聽的話。
法國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古斯塔夫 · 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的非常經典的話:
"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當我們去批評教育體制,批評老師時,其實可以反觀一下歷史,每一種文明都具有共同的感情、利益和思維方式,這也形成了國家民族的一種精神,并支配社會制度的形式。
那些為了孩子各種補習班孜孜不倦努力學習陪伴的媽媽們(中國孩子學習成長中,爸爸這個主角缺席好像也有情有可原的集體心理的支持),也有避風塘一樣安全感的支持,可以問心無愧列祖列宗拍胸口:瞧!我很努力,付出金錢時間精力,犧牲自由自我等等。你要還不能像別人的娃那么優秀,也不能怪老娘,就是你這個娃蠢笨不爭氣等等。然后從上到下罵遍教育相關的人馬。卻是忘了自己也是寵惡的一份子。
我們習慣了對權勢低頭,對成功點頭哈腰應聲附和,不敢坦誠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
幼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時間,每顆種子生命密碼各有不同。
我們好好愛,擁抱常常脆弱到不能自己的內在小孩,更有力量抵擋風雨雷電,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