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牛人,每天就要面對各行各業的信息。有的人用20年,“精通”行業99%的商業細節,而牛人,必須用20小時,“學會”行業80%的核心邏輯,然后,才有資格說“我認為”。所以,“快速學習”能力,是優秀人的六脈神劍,甚至是商業機密。今天,就與你聊聊這個機密:快速學習四步法。
運用:如何快速學習?
第一步,大量泛讀。
學習一項新知識,有人喜歡買一本所謂“最好的書”,然后從第一個字精讀到最后一個字。這是一個從小學開始養成的壞習慣:我們在沒有整體歷史觀的情況下,就從秦朝學到清朝。沒有作戰地圖,就開始打巷戰。
應該怎么做?
比如你想學習“區塊鏈”,先上豆瓣網,搜索“區塊鏈”或者相關關鍵字,找到評價最高的3本書;通過“買過這本書的人,還買過哪本”的方法,再選5本;最后,加2本不暢銷,但明顯系統性強的書,比如《區塊鏈原理》等。
然后,把這10本書都買回來,開始泛讀。泛讀時注意幾點:
1. 5分鐘看自序,5分鐘看目錄。很多人不看自序和目錄,這又是一個壞的習慣,因為作者會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邏輯;在目錄中,提煉核心觀點。
2. 15分鐘泛讀。要點是:略過故事,略過案例,略過證明;標注概念,標注模型,標注公式,標注核心觀點。
3. 最后,再用5分鐘簡單回顧,記錄下自己的困惑、問題、想法。
用個長一點的下午,或者再加上晚上的時間,高強度地把這10本書讀完。建議讀電子版,可以大大提高標注、回顧、記錄的效率。
第二、建立模型。
好好睡一覺,讓知識在你的大腦中自由地碰撞、連接、融合。第二天早上,給自己最清醒的3小時,建立模型。
應該怎么做?
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墻,把標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寫在即時貼上,貼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筆和板擦,建立、修正他們之間的關聯,逐漸形成系統模型。白板,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工具。
第三、求教專家。
還有不清楚的問題,就要求教真正的專家了。
比如,在研究“虛擬現實”的時候,找了一個專門投資虛擬現實的基金,登門拜訪。他們一年之內,看了200多個虛擬現實的創業項目。我向基金創始人求教了2個小時,很多問題豁然開朗。
為什么要先建立模型,而不是先求教專家?因為如果你沒有基本的全局觀,問不出好問題。另外,有些專家有犀利的洞察,但也未必有全局觀。他自由發揮2小時,你可能不知所云。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找業內專家,可以上類似于“在行”之類的平臺,花些費用,帶著問題虛心求教。然后,修正你的模型。
第四、理解復述。
你花了5小時泛讀,3小時建模,2小時求教,剩下的10小時,可以花在“復述”上。
關于學習,有個著名的“費曼技巧”。用你的語言,把你的模型,講給別人聽。你很可能會發現,講著講著講不明白了;或者你覺得講明白了,別人就是聽不懂。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點。記下這些薄弱點,回到泛讀資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聯網找答案;或者再請教專家。重新理解后,再復述。如此重復。
最終,你就用20小時,快速的學習了一項完全陌生的知識。
小結:認識快速學習
我們常聽說“10000小時定律”,這是幫助你從“學會”,到“精通”的刻意練習方法。那么從“不會”,到“學會”呢?如果你的方法得當,也許20小時就可以了。
具體怎么做?第一,花5小時,大量泛讀;第二,花3小時,建立模型;第三,花2小時,請教專家;第四,花10小時,理解復述。
注意這里是從“不會”到”學會“而非精通。想了解更多關于人性的思維嗎?喜馬拉雅關注 強者思維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