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定是我生命中值得銘記終生的一年,時光流逝而去,成長不知不覺,這一年來,如同脫胎換骨一般,如同重生一般,距離2017年不足兩個小時,永生永世再無2016年,歲月如梭,生命無常,時光剪影,記憶點滴,謹以此文獻給默默付出的親人、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2016年幫助我、支持我、理解我、鼓勵我、點燃我、激發我的各位親們!
【一】關于親情
今年七月,夏日炎炎,家庭成員再添一男丁,如同湊齊了最后一顆龍珠一般,召喚神龍,實現了家庭幸福圓滿團圓的美好愿望。雖無初為人父般興奮和激動,卻比初為人父時更加成熟、擔當、顧家,住院四天順利出院,月子會所里度過了28天之后,迎接母子回家,不知不覺之間,二寶已五個月有余,幸福、快樂、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二寶的出生,如同給家庭成員之間注入了黏合劑,家庭關系更加緊密,隔閡不復存在,爭吵銷聲匿跡,家庭關系日趨穩固,以往無心的拌嘴、抬杠、爭執、怨氣連同伴隨而來的火藥味煙消云散,使我更加得心應手妥善處理好家庭、工作、生活、成長之間的關系,幸福生活就在當下,且行且珍惜。
所謂歲月靜好,不是無憂無慮,而是將憂慮暫放一旁,專注于眼前事物時所享受的片刻寧靜。
【二】關于電影
作為一個所謂的電影愛好者,從2004年起,癡迷于電影世界無法自拔,最瘋狂時,一個月能看20部電影,一年能看近150部電影,平時和身邊的朋友們聊電影,發現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深感郁悶和孤單,曾自嘆獨行于光影世界之中,自怨自艾,感慨無人理解,如今想來,這也許就是井底之蛙的可悲之處,并非無人理解,只是平臺太低,眼界太窄罷了。
去年年底,四月天姐姐向我推薦洛陽電影資料館,告訴我這個組織,一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我呢?關注了數月,卻遲遲未能前往,重度拖延使我失去了那么多早日相遇的機會,直到今年1月。
2016年1月10日中午在全聚德吃完婚宴,已近13點20分,步行離開,行至九都路與芳林路交叉口,沿著芳林路一路向北,行至凱旋路口右轉,行至紗廠路一路向北,直抵手表廠家屬院。進入院內,直行約50米,右手側便是洛陽電影資料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非常低調,如果不仔細觀察,甚至很難入眼,一看表,此時尚早,還不到14點,于是拍了幾張照片后,繼續前行,在家屬院里逛了一圈兒,最終走到一處健身器械區,找個器械站了上去,雙腳踩著踏板,雙臂搭在欄桿上,聽著東野圭吾的小說《神探伽利略的苦惱》打發時間,14點20分,一看時間差不多了,來到洛陽電影資料館,此時門已開鎖,進入后見到三人,打聲招呼后,找個位置坐下,看了會兒賈樟柯導演監制的《我們的時代——十年敢想錄》,大約14點50分左右,人員基本到齊,大概十余人,開始觀看李珞的電影《河流和我的父親》,一部很個性的影片,感覺不像電影,而是像一部沒有邏輯的家庭錄像,穿插了不少回憶,也穿幫了不少明顯的不合時宜的鏡頭,電影很短,大約75分鐘,許多人看得哈欠連連,確實是一部很悶的片子,作為一部獨立電影導演,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思考一些關于時間和記憶的片段,觀影結束,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分享自己的觀影心得,交流自己的觀影感悟。——摘錄自2016年1月10日的日記本
上述這段話是我當天的日記片段,如今看來,是如此青澀、稚嫩,自從第一次來到洛陽電影資料館,便被這個70平米、略顯冷清的場所深深地吸引,連續多場觀影活動,讓我熟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與大家的交談,令我對電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感到電影知識的匱乏,這里臥虎藏龍、高手如云,唯有不懈地努力方能向大家靠攏,2月11日參加年會,2月28日第一次主持,當天的影片是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3月16日參加兩周年慶,封存新酒,啟封陳酒,從3月起每月主持一次,從館員到理事,從主持到策劃,從2016年10月開始,自我加壓,參與策劃,每月推出一個導演以及這個導演的作品,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每個月讓大家了解一個導演,這樣堅持下去,一年便是12名導演,如此系統地持續推薦,能夠讓影迷低門檻進入電影世界之中,提升觀影審美標準,如今看了太多大師作品,眼光也開始挑剔,也錯過了不少好的電影,實為憾事!今天是成為洛陽電影資料館一員的第357天,我非常感謝洛陽電影資料館的諸多朋友,在此不再逐一感謝,感謝大家近一年來的陪伴和支持,感謝你們幫助我成長。
如果你只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就永遠沒法進步。
【三】關于書店
【1】洛陽·想象書店
從小有一個夢想,擁有一家書店,可惜目前難以圓夢,今年4月23日,洛陽電影資料館策劃了一次真人讀書的活動,我有幸作為趙向前老師(想象書店創始人)的秘書,全程記錄讀書過程,5月2日,與一眾好友來到位于周山路的想象書店,一起度過了半晌的美好時光,一個月之后,想象書店遷址至八里唐,6月18日我也有幸獲得邀請參加開業典禮,并與余世存老師見面,7月16日,獨立影評人木衛二老師來到想象書店簽售,八月九月,周末閑暇之余,帶著孩子前往想象書店讀書,與向前老師、向華姐交流,想象書店也漸漸成為心靈的一處港灣,可惜十一之后,公務繁忙,無暇前往,估計只能等來年得閑再次拜訪。
【2】鄭州·紙的時代
十一月四日,鄭州忙完公務,偷得浮生半日閑,上網隨手查詢鄭州本地的獨立書店,距離比較近的有一家,位于秦嶺路與建設路西元國際廣場3F,按圖索驥抵達西元國際三樓,輕松找到這家獨立書店,名字叫做“紙的時代”,進入之后,第一印象不錯,環境很美,室內竟然有假山和流水,讀者們愜意地或躺或坐,盡情享受著靜謐的閱讀時光,我找了一處角落坐下,偶然發現一本繁體版本的書籍,一看是法國人寫的,臺灣人翻譯的,名字叫做《一日一冥想》,簡單翻了幾頁,頓時被吸引進去,這時發現身旁不遠處空閑了一個高腳凳,于是背起筆記本電腦、拿上風衣前往,坐在凳子上將這本書從頭到尾瀏覽一遍。期間接了幾通電話,有些影響讀書的心情,不知不覺之間,時間流逝而去,一看表,已近18點,于是拿起書來到結賬處。一名好似店長的青年男子仔細查詢了這本書,告知我目前僅剩余一本,這本書看起來有些破舊,我正在考慮是否購買,他竟然主動告訴我這本書不值得買,性價比太低,待簡體版出版之后,再買也不遲,我深受感動,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做生意的店家,頓時對這家書店又增添了一分好感。
【3】成都·方所
十一月九日,成都,雨后初晴,上午大家考完試,得以放松解脫,商量著去哪個景點,僅有一個閑暇的午后,明天上午即將乘機返程,我決定繼續尋找獨立書店,查詢之后,決定前往繁華商圈里的地下書店——方所,和大家一起打的從溫江區出發,前往成都市區,抵達地鐵站后,我和其余三人分道揚鑣,我乘坐地鐵,換了一次線路前往春熙路站,出站之后便是遠洋太古里,這個商場好大,轉了一圈兒也未見名叫“方所”的書店,最終陰差陽錯之下抵達“方所”門口,鏤空的標志呈45度,只有仰視才能看見,進入書店,第一印象是“大”,號稱1800平方米絲毫不夸張,除了圖書之外兼營衣服、茶具、玩具等,我先從頭到尾轉了一圈兒,發現一處可以通往世外的電梯,如同洞穴一般神秘,乘梯離開,抵達地面,前方是一處寺廟,紅墻外栽滿了竹子,意境高遠,我沿著紅墻繞至寺院大門,旁邊便是商業區,探明位置之后,心中有數,于是原路返回書店,作為一名書癡,來到此處猶如天堂,令人心安,琳瑯滿目的書籍讓我目不暇接,一路走來,邊走邊看,雖然寥寥數頁,也不乏為一種經歷,可惜時間有限,只得倉促離開。正如那句話所講:“方所如泛巨海,浩無津涯;必觀星斗,乃辨方所。”
書店之情緣,從《查令十字街84號》開始,2016年,三家書店已進入我的生命之中,我一直相信緣分,面對浩瀚的書海,讀哪本書是緣分,去哪家書店讀書也是緣分,讓我們珍惜這段書緣,以書會友,將讀書融入生命。
你永遠也無法明了,我們作了多大努力,才對生活發生了興趣,而生活同任何事物一樣,我們一旦感興趣,就會忘乎所以。
【四】關于成長
何為成長?我的理解是不斷地離開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地折騰,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主動改變自我,方能蛻變成長。今年之所以讓我刻骨銘心,是因為新結識的朋友特別多,新嘗試的事物特別多,多維度的成長特別多,改掉的不良習慣特別多,視野得以拓寬,認知得以升級,這便是成長。
首先談談'朋友"吧,每年都有新朋友,今年新朋友特別多,當你進入一個完全嶄新的朋友圈之后,朋友增加的速度以幾何級數遞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人的職業、閱歷、見識、知識均不一樣,當思想交流得以碰撞,勢必產生火花,產生新的思考和認知,獲得新的見識和閱歷,正如楊德昌電影《一一》中所講,“看電影能夠延長三倍生命。”與不同的朋友交談也是如此,聽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能夠增加數倍的生命閱歷,能夠見識到完全不可想象的世界。
再來談談"新嘗試的事物"吧,例如野外穿越,跟隨四月天姐姐、寒潭大哥和蘇夏妹子,嘗試了幾次,雖然挑戰了自我,有驚無險,但是也發現了自己體質上的欠缺,令人欣慰的是心理障礙得以突破,可惜由于家庭原因和公務繁忙,后半年未能堅持;還有跑步,以前的我最怕長跑,學生時代體育項目,除了長跑未曾取得滿分,其余項目均能藐視,長跑是我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今年不僅完成了連續100天的跑步任務,而且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10公里長跑,成績還算不差;不能不提的還有寫作,從11月1日注冊簡書心血來潮寫了一篇文章以來,近一個月未提筆更新,好在11月29日頭腦一熱一咬牙立下狠誓,開啟百天書寫計劃,寫至今日,已連續第33天,許多人不明白我為何如此死磕自己,我想,這也許就是成長的代價吧。
如果不學會改變,我們就不會成長;如果我們不能成長,就不算是真正地活著。
結語不再贅述,祝愿明年的今日,所有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成長到自己無法想象的程度,今夜跨年,讓我們一起迎接2017年的第一道曙光!開啟不可預知的、擁有無限可能的、嶄新的一年!最后將相關的文章鏈接于此,感興趣的話讀一下吧。
《流浪的斯拉夫人》
《瑞典文化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