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
2、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因蹇碩叔父夜行而殺之,乃遷頓丘令。
3、從妹夫宋奇被誅,從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學,復征拜議郎。
4、光和末(184?),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整頓吏治,正樹民風,郡界肅然。久之,遷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筑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
5、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jing)等連接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曹操,曹操拒之。
6、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征曹操為典軍校尉。靈帝崩,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乃召董卓,曹操笑之,言其必敗。卓到,廢少帝而立獻帝,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曹操以卓終必覆敗,·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從數騎過古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曹操擊殺其子及賓客。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7、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曹操,使起兵,眾有五千人。)
8、中平六年(189),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
9、初平元年(190),春正月,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zhou)、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曹操行奮武將軍。
10、二月,卓聞起兵,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伷屯潁川,馥在鄴。卓兵強,紹等莫敢先進。曹操獨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太祖。到滎(ying)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曹操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第曹洪以馬與曹操,得夜遁去。
11、曹操到酸棗,諸軍兵十余萬,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曹操責讓之,因為謀,然邈等不能用。
12、曹操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還到龍亢,兵謀叛,夜燒曹操營帳,曹操手劍殺數十人,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余人。至铚、建平,復收兵得千余人,進屯河內。
13、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曹操拒之。
14、黑山賊于毒、白繞、眭固等,十余萬眾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東郡,擊白繞于濮陽,破之。袁紹因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15、初平三年(192),春,曹操軍頓丘,于毒等攻東武陽,諸將皆以為當還自救,曹操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聞之,棄武陽還。曹操要擊眭固,又擊匈奴於夫羅于內黃,皆大破之。
16、劉岱為青州黃巾所殺,陳宮謂曹操當往兗州牧之,資之以收天下,又說別駕、治中,鮑信與州吏萬潛等乃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于壽張東,信力戰斗死,僅而破之。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收降卒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17、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救于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干,以逼紹。曹操與紹會擊,皆破之。
18、初平四年(193),春,軍鄄(juan)城。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賊余眾及於夫羅等佐之。術使將劉詳屯匡亭。曹操擊詳,術救之,與戰,大破之。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夏,曹操還軍定陶。
19、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秋,曹操征陶謙,下十余城,謙守城不敢出。
20、興平元年(194),春,曹操自徐州還。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tan),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曹操。曹操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21、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曹操乃引軍還。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陽。曹操以呂布終不能為,乃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兵犯青州兵,青州兵奔,曹操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曹操上馬,遂引去。未至營止,諸將未與曹操相見,皆怖。曹操乃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為攻具,進復攻之,與布相守百余日。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
22、秋,九月,曹操還鄄城。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于是紹使人說曹操,欲連合。曹操新克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曹操,曹操從之。冬十月,曹操至東阿。
23、興平二年(195),春,襲定陶。濟陰太守吳資保南城,未拔。會呂布至,又擊破之。夏,布將薛蘭、李封屯鉅野,曹操攻之,布救蘭,蘭敗,布走,遂斬蘭等。布復從東緡與陳宮將萬余人來戰,時曹操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布夜走,曹操復攻,拔定陶,分兵平諸縣。布東奔劉備,張邈從布,使其弟超將家屬保雍丘。秋八月,圍雍丘。冬十月,天子拜曹操為兗州牧。十二月,雍丘潰,超自殺,夷邈三族。邈詣袁術請救,為其眾所殺,兗州平,遂東略陳地。
24、建安元年(196),春正月,曹操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
25、曹操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衛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26、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曹操進軍討破之,斬劉辟、黃邵等,何儀及其眾皆降。天子拜曹操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奉別屯梁。曹操遂至洛陽,衛京都,暹遁走。天子假曹操節鉞,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勸曹操都許。九月,車駕出軒轅而東,以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27、天子之東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曹操征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以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操下,不肯受。曹操乃固辭,以大將軍讓紹。天子拜曹操司空,行車騎將軍。是歲,用棗祇、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33、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曹操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九月,曹操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進至下邳,布自將騎逆擊。大破之,獲其驍將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陳宮等沮其計,求救于術,勸布出戰,戰又敗,乃還固守。攻之不下。時曹操連戰,士卒罷,欲還。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水以灌城。月余,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擒布、宮,皆殺之。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眾。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公厚納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瑯邪、東海、北海為城陽、利城、昌慮郡。(初,曹操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曹操謝遣之,諶頓首無二心,曹操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布破,諶生得,眾為諶懼,曹操曰:“夫人孝于其親者,豈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34、四年(199)春二月,曹操還至昌邑。張楊將楊丑殺楊,眭固又殺丑,以其眾屬袁紹,屯射犬。夏四月,進軍臨河,使史渙、曹仁渡河擊之。固使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自將兵北迎紹求救。與渙、仁相遇犬城。交戰,大破之,斬固。曹操遂濟河,圍射犬。洪、尚率眾降,封為列候,還軍敖倉。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屬以河北事。(初,曹操舉種孝廉。兗州叛,曹操曰:“唯魏種且不棄孤也。”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擒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
35、是時,袁紹既并公孫瓚,兼四州之地,眾十余萬,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曹操曰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可戰之。秋八月,曹操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齊、北海、東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還許,分兵守官渡。冬十一月,張繡率眾降,封列侯。十二月,軍官渡。
36、袁術自敗于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曹操遣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程昱、郭嘉聞曹操遣備,皆言劉備不可縱。及悔,追之不及。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37、五年(200)春正月,董承等謀泄,皆伏誅。曹操將自東征備,諸將皆以為宜先征袁紹,曹操以劉備為人杰,不擊,必為后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曹操,遂東擊備,破之,生擒其將夏侯博。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曹操還官渡,紹卒不出。
38、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荀攸獻策宜分其勢,而擒顏良。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曹操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余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徙其民,循河而西。紹于是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曹操勒兵駐營南阪下,令騎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曰此為餌敵,不可去。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后至。待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曹操乃令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再戰,悉擒,紹軍大震。曹操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
39、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曹操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曹操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亦于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為“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曹操從之。
40、孫策聞曹操與紹相持,乃謀襲許,未發,為刺客所殺。
41、汝南降賊劉辟等叛應紹,略許下。紹使劉備助辟,曹操使曹仁擊破之。備走,遂破辟屯。
42、袁紹運谷車數千乘至,曹操用荀攸計,遣徐晃、史渙邀擊,大破之,盡燒其車。曹操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眾少糧盡,士卒疲乏。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余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操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操。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瓊等望見操兵少,出陳門外,曹操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操怒曰:“賊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紹初聞操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破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眾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眾。曹操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冀州諸郡多舉城邑降者。
43、六年(201)夏四月,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九月,曹操還許。紹之未破也,使劉備略汝南,汝南賊共都等應之。遣蔡揚擊都,不利,為都所破。曹操南征備。備聞操自行,走奔劉表,都等皆散。
44、七年(202)春正月,曹操軍譙,令舉義兵巳來將士絕無后者,求其親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遂至浚儀,治睢陽渠。遣使以太牢祀橋玄。進軍官渡。
45、紹自軍破后,發病嘔血,夏五月死。小子尚代,譚自號車騎將軍,屯黎陽。秋九月,曹操征之,連戰。譚、尚數敗退,固守。
46、八年(203)春三月,攻其郭,乃出城。擊,大破之。譚、尚夜遁。夏四月,進軍鄴。五月還許,留賈信屯黎陽。秋七月,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庶幾先生之道不廢,而有以益于天下。
47、八月,征劉表,軍西平。曹操之去鄴而南也。譚、尚爭冀州,譚為尚所敗,走保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乞降請救。諸將皆疑,荀攸勸操許之,乃引軍還。冬十月,到黎陽,為子整與譚結婚。尚聞公北,乃釋平原還鄴。東平呂曠、呂翔叛尚,屯陽平,串其眾降,封為列侯。
48、九年(204)春正月,濟河,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二月,尚復攻譚,留蘇由、審配守鄴。曹操進軍到洹水,由降。既至,攻鄴,為土山、地道。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糧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鄴,操自將擊楷,破之而還。尚將沮鵠守邯鄲,又擊拔之。易陽令韓范、涉長梁歧舉縣降,賜爵關內侯。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塹,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秋七月,尚還救鄴。諸將皆以為“此歸師,人自為戰,不如避之。”操曰:“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擒耳。”尚果循西山來,臨滏水為營。夜遣兵犯圍,操逆擊破走之,遂圍其營。未合,尚懼,遣故豫州刺史陰夔及陳琳乞降,不許,為圍益急。尚夜遁,保祁山,追擊之。其將馬延、張顗等臨陳降,眾大潰,尚走中山。盡獲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內兵。配逆戰,敗,生擒配,斬之,鄴定。操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
49、九月,重豪強兼并之法,百姓喜悅。天子以操領冀州牧,操讓還兗州。曹操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尚敗,還中山。譚攻之,尚奔故安,遂并其眾。操遺譚書,責以負約,與之絕婚。女還,然后進軍。譚懼,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操入平原,略定諸縣。
50、十年(205)春正月,攻譚,破之,斬譚,誅其妻子,冀州平。下令曰:“其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令民不得復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是月,袁熙大將焦觸、張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烏丸。觸等舉其縣降,封為列候。
51、夏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其眾十余萬降,封為列候。故安趙犢、霍奴等殺幽州刺史、琢郡太守。三郡烏丸攻鮮于輔于獷平。秋八月,曹操征之,斬犢等。乃渡潞河救獷平,烏丸奔走出塞。冬十月,曹操還鄴。
52、初,袁紹以甥高干領并州牧。曹操之拔鄴,干降,遂以為刺史。干聞操討烏丸,乃以州叛,執上黨太守,舉兵守壺關口。遣樂進、李典擊之,干還守壺關城。
53、十一年(206)春正月,曹操征干。干聞之,乃留其別將守城,走入匈奴,求救于單于,單于不受。圍壺關三月,拔之。干遂走荊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斬之。
54、秋八月,東征海賊管承,至淳于。遣樂進、李典擊破之,承走入海島。割東海之襄賁、郯、戚以益瑯邪,省昌慮郡。
55、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余萬戶。袁紹皆立其酋豪為單于,以家人子為己女,妻焉。遼西單于蹋頓尤強,為紹所厚,故尚兄弟歸之,數入塞為害。曹操將征之,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虐渠。又從泃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56、十二年(207)春二月,操自淳于還鄴。丁酉,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及復死事之孤,輕重各有差。
57、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操行。夏五月,至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余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曹操車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懼。操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余萬口。遼東單于速仆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與尚、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破烏丸,或說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曹操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十一月至易水,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將其名王來賀。
58、十三年(208)春正月,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操為丞相。
59、秋七月,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篙、鄧義等。益州牧劉璋始受征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曹操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操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60、十四年(209)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辛未,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十二月,軍還譙。
61、十五年(210)春,下令求賢,曰唯才是舉。冬,作銅雀臺。
62、十六年(211)春正月,天子命操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張魯據漢中。三月,遣鐘繇討之。操使淵等出河東與繇會。
63、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揚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討之。超等屯潼關,操敕諸將曰堅壁勿與戰。秋七月,操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曹操急持之,而潛遣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操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操乃得渡,循河為甬道而南。賊退,拒渭口,操乃多設疑兵,潛以舟載兵入渭,為浮橋。夜,分兵結營于渭南。賊夜攻營,伏兵擊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不許。九月,進軍渡渭。超等數挑戰,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操用賈詡計,偽許之。韓遂請與操相見,操與遂父同歲孝廉,又與遂同時儕輩,于是交馬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說京都舊故,拊手歡笑。既罷,超等問遂何言,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操乃與克日會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涼州,揚秋奔安定,關中平。諸將或問操曰:“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引日而后北渡,何也?”操曰:“賊守潼關,若吾入河東,賊必引守諸津,則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關;賊悉眾南守,西河之備虛,故二將得擅取西河;然后引軍北渡,賊不能與吾爭西河者,以有二將之軍也。連車樹柵,為甬道而南,既為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為堅壘,虜至不出,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為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所以從其意,使自安而不為備,因畜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急掩耳’,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始,賊每一部到,操輒有喜色。賊破之后,諸將問其故。答曰:“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
64、冬十月,軍自長安北征楊秋,圍安定。秋降,復其爵位,使留撫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還,留夏候淵屯長安。
65、十七年(212)春正月,曹操還鄴。天子命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馬超余眾梁興等屯藍田,使夏候淵擊平之。割河內之蕩陰、朝歌、林慮,東郡之衛國、頓丘、東武陽、發干,巨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廣平之任城,趙之襄國、邯鄲、易陽以益魏郡。冬十月,操征孫權。
66、十八年(213)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乃引軍還。詔書并十四州,復為九州。夏四月,至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操為魏公。
67、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廟。天子聘操三女為貴人,少者待年于國。九月,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冬十月,分魏郡為東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書、侍中、六卿。以荀攸為尚書令。
68、馬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為害,氐王千萬叛應超,屯興國。使夏侯淵討之。
69、十九年(214)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討超,梟其妻子,超奔漢中。韓遂徙金城,入氐王千萬部,率羌、胡萬余騎與夏侯淵戰,擊,大破之,遂走西平。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省安東、永陽郡。安定太守毋丘興將之官,操戒之曰:“羌、胡欲與中國通,自當遣人來,慎勿遣人往。善人難得,必將教羌、胡妄有所請求,因欲以自利;不從便為失異俗意,從之則無益事。”興至,遣校尉范陵至羌中,陵果教羌,使自請為屬國都尉。操曰:“吾預知當爾,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70、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
71、秋七月,征孫權。初,隴西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眾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余年。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
72、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操自合肥還。
73、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云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丑惡,發聞,后廢黜死,兄弟皆伏法。
74、十二月,操至孟津。天子命操置旄頭,宮殿設鐘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軍中典獄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軍死生之事,吾甚懼之。其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典掾屬。
75、二十年(215)春正月,天子立操中女為皇后。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縣領其民,合以為新興郡。
76、三月,操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張郃、朱靈等攻破之。夏四月,操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竇茂眾萬余人,恃險不服。五月,操攻屠之。西平、金城諸將麴演、蔣石等共斬送韓遂首。秋七月,操至陽平。張魯使弟衛與將楊昂等據陽平關,橫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軍還。賊見大軍退,其守備解散。操乃密遣解(忄剽)、高祚等乘險夜襲,大破之,斬其將楊任。進攻衛,衛等夜遁,魯潰奔巴中。操軍入南鄭,盡得魯府庫珍寶。巴、漢皆降。復漢寧郡為漢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
77、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
78、九月,巴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舉巴夷,賨民來附。于是分巴郡,以胡為巴東太守,濩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天子命操承制封拜諸侯守相。
79、冬十月,始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候凡六等,以賞軍功。
80、十一月,魯自巴中將其余眾降。封魯及五子皆為列侯。劉備襲劉璋,取益州,遂據巴中。遣張郃擊之。十二月,操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
81、二十一年(216)春二月,曹操還鄴。三月壬寅,親耕籍田。夏五月,天子進操爵為魏王。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與其侯王來朝。天子命操女為公主,食湯沐邑。秋七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將其名王宋朝,待以客禮,遂留魏,使右賢王去卑監其國。八月,以大理鐘繇為相國。冬十月,治兵,遂征孫權,十一月至譙。
82、二十二年(217)春正月,操軍居巢。二月,進軍屯江西郝溪。權在濡須口筑城拒守,遂逼攻之,權退走。三月,操引軍還,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夏四月,天子命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五月,作泮宮。六月,以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冬十月,天子命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
83、二十三年(218)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穎川典農中即將嚴匡討斬之。
84、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夏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討破之。
85、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
86、二十四年(219)春正月,仁屠宛,斬音。夏侯淵與劉備戰于陽平,為備所殺。三月,操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
87、秋七月,以夫人卞氏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九月,相國鐘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
88、冬十月,軍還洛陽。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操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操軍摩陂。
89、二十五年(220)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庚子,操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