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結束,又開始了新的充滿希望的一年,在外的日子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充實而又匆忙,每次回家,特別珍惜享受與親朋好友歡聚的時刻,然而相聚總是短暫,離別總是太快,眨眼間,我又要收拾行囊,遠去他鄉,留下下一個春節的期待,帶走這一個春節的感悟。
短短幾天假期,讓我意識到自己目前正在面臨著多個選擇,而選擇,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小時候,我們習慣于讓父母替我們做出選擇,長大后,不論我們主動選擇,還是無從選擇,我想說的是,意識到你要做一個選擇比做這個選擇更重要,這就像一個亂糟糟的會上,你站起來說,Let's be serious. Thi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nd we need to reach a conclusion today. 很多時候,我們莫名其妙的湊熱鬧,心急火燎的隨大流,不曾意識到,自己當前做的是否自我真正的選擇,事實上,人生路上需要選擇,但會選擇的人并不多。
【我們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臨選擇,小到買衣買菜,大到結婚生子,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在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最后的結果,但每一個當下的選擇都在決定我們的未來。
選擇自律 or 放縱
新年剛開始的時候,我給自己制定很多了新的計劃,并且在春節前,完成計劃的節奏保持的舒暢平穩,每天除了工作外,寫作,讀書,英語學習,專欄留言,運動,坐享,雖不能保證每天所有事情都能做到,但也算安排的井井有條,甚至因為時間不夠開始早起,這曾經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困難,難到不敢想象我到底得需要多大的毅力才可以實現,但當內在動力足夠充分的時候,這個困難不戰而勝,看似忙碌不堪的生活在自己的平衡與協調下,載著自己不徐不疾的前進,一切看起來都這么順利完美,直到。。。
春節來臨,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新年開始的時候,我放下了所有這一切,踏上回家的路程,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在假期應該堅持的計劃,只是大概在腦子里想了一下希望利用假期做的事情,結果就是,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事實上,我們的大腦是靠不住的,想法再好,不及時記錄,轉眼就會煙消云散,當沒有明確寫出來的目標計劃時,行動很難保持統一,因為想法會變,一會想著這個一會那個,結果就是哪個事情也沒做,當一團亂麻的時候,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便開啟了,“歇歇吧,之前每天做那么多事,趁著春節好好休息一下”,“好不容易回家了就專心陪家人,和朋友好好聚聚”,其實陪父母也好,見朋友也罷,并不會占用我一整天的時間,法國德拉克羅瓦曾說:一個人一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誠實而有節制。而我濫用了我的假期,放縱自己,每天無所事事,貪圖享樂,盡管我深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時的放縱會嚴重打亂自己一開始刻意保持的好習慣,然后我還是無法自控,特別喜歡keep的宣言,自律給我自由,選擇自律的生活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我相信結果會截然不同,而我在自律的這條路上還需用心修煉。
選擇穩定舒適 or 顛沛流離
每年回家都要和幾個閨蜜聚一聚,聊一聊,嗨一嗨,簡簡單單,然而今年有些許不同,大家都相繼結婚甚至成人父母,看著從小長大最親近的小伙伴們一個個都安定下來,我有欣喜也有傷感,為她們由衷的感到欣慰,個個有房有車有娃,工作安穩舒適,相距父母頗近,感覺從此過上了人生贏家般的日子。而在這些從小長大的小伙伴之中,只有我一人是遠在他鄉工作打拼的,先不論她們怎么說,家里人也經常念叨說,跑那么遠干嘛,有個什么事身邊都沒有個親人照料,房價那么貴,給自己那么大負擔做什么,想不通為什么我要去那么遠的地方。以前剛畢業工作的時候,心高氣傲,覺得他們沒見識,不理解,無所謂,隨著年齡增大,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其實選擇家鄉,沒什么不好,我也知道家鄉安穩,衣食無憂,在家鄉不需要貸款,買輛好車拉著家人過平凡的生活,吃吃飯飯看看電影,沒事湊一桌麻將,可以經常跟閨蜜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何其歡樂,盡管如此,我還是清楚知道我的目標是定居杭州,盡管房價差距將近10倍,盡管身邊沒有朋友,沒有親人,但是在這樣的大城市打拼,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會遇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各個領域的專家,他們知識淵博,彬彬有禮,充滿智慧,穿的時尚得體,說話恰到好處,做事井井有條。男男女女都好聰明,遇到他們你就會覺得,我也要努力變成這樣。即使孤獨,即使目前居無定所,我也相信只要我的理想不滅,只要我肯付出,我會給我的孩子一個穩定的家,一個更好的生活,事實上,當你到過更高的地方,看過更遠的世界,你會更想關注自身的成長,不斤斤計較于那些家長里短的瑣碎。并且,大城市的神奇之處在于,它不問你的出生,不問你的學歷,不會鄙視你的家庭條件,只看你是否努力,真的,所以即使顛沛流離,我還是無法逃脫她的魅力。說實話,我羨慕朋友們穩定舒適的生活,但更喜歡自己努力向上的日子,給自己一個不留遺憾的青春,在這個該奮斗的年齡努力一番,即使沒有如愿也會坦然接受。It's my choice?!
生孩子,是你主動的選擇嗎?
去年5月份結婚,今年我們是第一年以新婚夫婦的身份回去,那自然會面對新的問題,親朋好友不再問你工作怎樣,對象怎樣,直接變成什么時候打算生孩子。問的多了,我發覺自己思想開始發生變化,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沒到生孩子的時機,所以并無此打算,盡管家人都覺得我年齡不小了,再過幾年會成為大齡產婦,但我總覺得,這不應該成為我選擇生或不生的理由,在老家,人們普遍結婚早,然而更普遍的是幾乎所有人都會在結婚兩年內生下寶寶,以至于當有些人如果兩年三年沒生孩子的話還會遭到無端的質疑,搞得好像當事人有缺陷似的特別尷尬,對于我這種本身結婚就相對已屬大齡的女青年來說,婚后第一要事自然是生孩子,同齡朋友們是好意說"趁著還年輕,趕緊生,生了好恢復”,這也無可厚非,確是事實,而父母們的忠告通常是,"工作可以先放一放,但孩子要早點生,趁著我和你爸身體好,可以幫你們帶,再等幾年......",更有甚者,父母開始逼迫,覺得你不給我們生孫子就是對我們的不孝順,不知道從何時起,爺爺奶奶跟孫子孫女密不可分,甚至在我們老家有的孫子會被老人稱為是自己的“老小孩”(老來得子的意思),說的好聽是關系親密到了一定程度,但往壞處看,是因為很多年輕父母只負責生,不關心養,把撫養教育的責任統統推給老人,自己置身事外,但當孩子長大上學后,自己便跑過來開始端起大人的架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父母,只能說是自私,從來沒有為孩子真心著想過。事實上,孩子不能決定自己受否應該出生,但每個人生育之前應該問一問,如果自己是這個孩子,是否愿意選擇自己當父母,這應該是所有夫妻備孕的前提,對于婚后是否應該立馬生孩子的問題,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選擇,不是為了所謂的孝順父母,不是為了自己將來老有所依而順勢成為一個不成熟,沒擔當的父母。生孩子絕對不應該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而應該是作為成熟父母慎重思考后的選擇。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
這只是我在生命的這一階段面臨的幾個選擇,對每個人而言,我們的人生都是由一連串的選擇與決定所累積而成,每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選擇,都在決定我們自己的未來。只要仔細回顧過去,就會發現在當前過去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從來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不斷日積月累的結果。
所有我們現在遇到的情況,都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換句話說,人生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選擇」。你的工作是你的選擇、你的感情是你的選擇、你的友誼是你的選擇,你的人生好壞也是你選擇的結果。方向永遠比努力重要,謹慎選擇你人生的道路,因為你的選擇造就了未來某個時刻的你;人生的道理很簡單,你選擇什么、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
最后,愿大家都把選擇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