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有些不敢再動筆了。
文章的閱讀越來越低,點贊也越來越少。因為數據不能完全代表一篇文章的好壞,所以也沒太在意。
但閑來無事翻了翻近幾天寫的文章,再和之前的文章一比較。
才確定我現在的文章確實是出了很嚴重的問題。
01
學了技巧,忘了根本。
自己現在的文章同先前比較,錯字少了,語句也通順了,名言警句銜接地也算恰當,文章末尾也大都帶上了自己的觀點來“升華主題”。
按理說是進步了,但通篇讀下來就是覺得“空”。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寫文章便很難再有那種酣暢淋漓,能夠全身心投入進去忘我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自己太多次的文章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吧。
明明盡心盡力寫出的文章,反而總是不如隨手寫出的吐槽文章受歡迎。
慢慢地也就開始有些懈怠,甚至分不清自己該如何寫才對。
之前文章個位數十位數閱讀的時候不急,當寫了幾篇過萬閱讀的文章,新文章再僅僅只是過百閱讀的時候,心里反而有些急了。
翻著大佬們寫的文章,覺得這個套路好,那個標題好,照貓畫虎,自己的文章越來越不會寫了。
當習慣了用套路,用痛點,用堆砌的辭藻來寫作的時候,就常常容易把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核心忘了。
翻出兩年前的筆記,才恍然發現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原來還是情感。
只要你真情流露,總會得到別人的共鳴。可能不是全部人,但總會有。
02
寫作,有時比生活更加浮躁
自己的文章出了問題總要想辦法解決,便在簡書找了找教寫作的文章。
教寫作方法的文章真不少,點開一看,說得也是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但一篇,兩篇,三篇,仔細一瞧才發現文中的方法都大同小異。
這個教你寫作月入過萬,那個教你十萬閱讀爆文秘訣,這個教你出書,那個教你做個斜杠青年。
可笑的是那個教人寫十萬爆文的作者最高文章的閱讀也不過上千,那上千閱讀的文章也是教人寫作的,他主頁十幾篇文章,篇篇教人寫作,自己卻沒寫一篇。
不過話又說回來,至少這個人的標題算是入了門。
我也一直不覺得標題黨有多可惡,可惡的是你只想做標題黨。
浮躁之風不只存在于我們筆下的那些案例,關于寫作,也存在著太多的浮躁。
你寫一篇文章需要多久的時間打磨?
單論時間對比的話,我現在寫一篇一千五百至兩千字的文章,需要兩個小時。
最初的時候我每篇文章會花五個小時,寫完后刪刪減減,檢查錯別字語句通順的問題。然后檢查完不會立刻發送,要等第二天頭腦清醒的時候再檢查一遍文章,再一次的查遺補漏。
現在的自己早沒了這種耐心,寫完便直接發送。
當初上懷左同學的訓練課,他說自己最初寫文章的時候,一篇文章需要修改一個月的時間。
所以文章真的是要沉得下心來去寫的。
再看現在那些一天五六篇文章的作者,很想勸勸他們,如果只是為了簡鉆的話,這樣倒也無妨。
如果你是真的喜歡文章,那就別輕易地去追求數量,真正的有感而發再去下筆。
03
數量彌補不了你文章的質量
看過很多人的評論,說喜歡文字,但真要自己寫的時候,死活下不去筆。
有些人恰恰相反,文章對他們來說好像真的太簡單了,不用思考似的,一個小時的時間洋洋灑灑就是一篇文章,但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寫不精。
我會勸前者先下筆寫幾篇試試就行,別管質量。勸后者先別下筆,把一個觀點好好思考兩天再去寫。
觀點太淺不只是我寫文章常有的問題,也是大多人會有的問題。
柴靜《看見》一書里有個案例:有次她做節目,找了很多資料來大談特談剖腹產的錯誤,順產才更好。
臺里領導狠狠批了她一頓,因為只說剖腹產是錯誤的這個觀點太淺了,沒有深入下去。誰有權利決定剖腹產?醫生還是家屬?這是醫療體制的問題。
為什么剖腹產這個錯誤的觀點能夠深入人心,大家都愿意相信剖腹產更好?這個觀點究竟是如何傳播的?但從剖腹產的選擇就可以深入到知識、行業、社會三個不同的層面。
把一個觀點挖深挖透了,才能算是把事情講清楚了。
捫心自問,你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寫出來的東西,真的能把觀點說得透徹嗎?
寫一篇文章的觀點,不是因為大家都去追這個熱點,所以我也去蹭蹭熱度。
而是你對一件事真的有感而發了,想說一件什么事,這時候再去寫,才能打動你自己和你的讀者。
04
沒有什么事情是有捷徑可走的。
所謂的閱讀十萬爆文秘訣也不見得能讓你的文章變得更好。
別人總結的經驗,你看得再多,也是別人的。
路要一步一步走,有些事要慢,急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