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太回娘家,感覺自己一個人自在。反而每次回去的時候都要去逛下超市,買一大堆娘老子需要的東西,包括給她準備些零食。每月自動給她繳話費電費,身上有現金時也給她幾百。好像只有做點什么才能彌補內心里對她的虧欠。
人總是要長大要獨自生活的嘛,這么想,我也就沒有那么大的心理負擔了。她習慣了她的生活模式,而我,也日漸忙碌,有自己的事情和空間,不再終日蜷縮在家里。不再對她言聽計從,甚至可以說從我有獨立的意識起就沒有過這樣的時刻了。不再有更多的交流,亦沒有了激烈的言語爭執。我看不慣她的老朽,她看不慣我的張狂和隨心所欲。我討厭她的消極情緒,她也厭惡我的盲目樂觀。我明明不想像她,卻偏偏,在外貌在性格上,無一不折射出她的影子。
有時候我恨她,但更多時候心里又記著她。不明白怎么會有這樣的母女關系。我多羨慕那些朋友式的姐妹似的母女啊。
好在我這偶爾抽風偶爾扭曲的心理,有人能懂。并且在精神上給予了極大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行之有效的引導和疏導。
的確,早就應該覺悟。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目送雙方的背影漸行漸遠,好一句,不必追!我們大了,爸媽漸老。我們就像是一個端點出發的兩條射線,彼此的生命歷程不會再有交點。生命有常無常,都是命。按理說,珍惜此時此刻,惜福惜命,才是真。
冷靜下思考,我也感謝她的堅強,韌性,勤勞,踏實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給了我們深深的熏陶與感染。而那些看得見的禮儀與教養,也是由她從小就帶給我們的烙印。
她還是個比較成功的媽媽吧,我以為。四個子女,一個是所謂的體面的編制里的老師,一個省級醫院檢驗科的實習生,一個中醫學院的學生,最小的仔仔也是成績不賴,相繼還學了二胡與書法。在養育子女這塊,有環境的影響,但一定不可或缺的是她的信念,讀書改變命運,這才讓我們幾個更加堅持不懈,在求知的道路上蝸行摸索。
要說我媽的短,有一條河那么長。要說我媽的好,那就是江河湖海。我要正向思考,遠離一切“負數”!我眼里全是她的好她的好她的好!
我大了,她老了,想到我就受不了。日后,對她還是要耐心點,和氣點,關心她的身體和情緒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