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 上主從未創造過無意義的世界。
(1)今天這觀念一語道破了無意義的世界不可能存在的原因。凡不是上主創造的,便不存在。而且,任何真實存在之物,只能以上主創造的形式存在。你所看到的世界與實相毫不相干。它是你自己營造出來的,故不存在。
這類說法常被奇跡學員用來淡化奇跡形上理念,因而主張《奇跡課程》說的并非上主從未創造這個世界,而只是上主從未創造我們眼中這種世界。耶穌確實說過這類的話,但他純粹是為了讓我們特別留意自己是怎么看世界的,才會作此提醒。其實,不只在〈練習手冊〉,他更在整部課程許多地方都斬釘截鐵地說,上主不可能創造出這個和祂的生命本質截然相反的世界(T-4.I.11;T-29.VI.2:710;W-132.46;W-152.5~7; C-4.1)。在具體的形相世界里,所有的東西都變化無常,最終難逃一死,這種世界不可能來自上主,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
因此,你所“看到”的世界,這一說法本身就蘊含著世界的不真實,同時意味著我們的存在也不是真的,故說耶穌并不僅指“我們眼中”的世界而已。另有一些學員把這一說法理解成“上主從未創造我眼中的癌癥”之類的觀點。事實上,如果我真能看到一個世界,表示上主之外還有其他的現實存在;如果我真能感知到一個世界,就表示必然存在一個感知者及另一個被感知者,主體和客體,觀者與被觀者,這么一來,就把我們牢牢綁死在二元世界了。然而,上主只可能造出如祂自身一般的生命,也就是“存有”或“靈性”,亦即完美一體而且永恒不易的真愛。換句話說,凡是上主從未創造之物,根本不可能存在;凡是祂創造的,才是真正的存在;真正的生命,必然存于天堂境內。
(2)今天的練習從頭到尾都請閉上眼睛。省察心念的時間要短,最多不超過一分鐘。練習也不要超過三次,除非你對今天的觀念感到自在。這表示你真正了解這一練習的深意了。
一如以往,耶穌沒有給我們任何壓力。不過,我們會發現最后一句話很有意思,它暗示了正因我們不了解課文的深意,才操練得下去,否則一定會害怕這些“省察心念”訓練的真正目的。因此,不要被“自在”二字的字面所誤導,耶穌其實別有所指。
(3:1)今天的練習是進一步學習放掉你銘刻在世界上的自家之言,而在那兒目睹上主的圣言。
耶穌想讓我們看清,死抓住自己的想法不放,背后必然有它的具體動機。這些想法和念頭不會憑空冒出,也不是像變魔術一般來來去去(W-158.4:1)。舉例而言,當我想安靜幾分鐘冥想或祈禱時,突然冒出一個很強烈的念頭讓我分心,要知道,那個念頭絕不是空穴來風。它之所以出現于此時此刻,是因為我害怕自己一旦靜下來,愛和平安便會由心靈深處冉冉而起,所以才趕緊用我的念頭來取代耶穌的平安與愛,用我的特殊經驗來阻擋愛的經驗。
這句課文清楚表達了一個重要的觀念:我如何去看待世界,以及我投射出世界的種種念頭,背后都是有企圖的。唯有與耶穌一起正視這些動機,才能釋放它們,那些念頭也才可能銷聲匿跡。于是,歷歷在目的,只剩下上主圣言。正如前文解釋過的,上主圣言就是救贖原則,也就是“分裂從未真正發生過”之宣言。
(3:2~3)這一轉換過程(也就是救恩之所在)的最初幾步相當困難,甚至相當痛苦。其中有幾步還會直接陷你于恐懼的深淵。
修持寬恕不是容易的事,必會激起很深的恐懼(T-27.VII.13:3~5; W-196.10; M-4.一.甲.3~5,7)。這類預警首度出現于〈練習手冊〉,除了后面提到的次數更為頻繁之外,〈正文〉與〈教師指南〉也常看到類似的提醒。如果奇跡學員內心從未有過任何掙扎,沒有過抵制寬恕的沖動,或不曾感到恐懼或無聊,乃至一點也不曾想要把書本扔到窗外,諸如此類的情緒,表示他的修法一定有問題。如果不曾經歷這類不安的反應,表示我們一定沒有仔細聆聽這幾課真正要傳達的訊息。
《課程》曾說:“受驚的人會變得非常兇惡。”(T-3.I.4:2)這幾課會激起內心的焦慮,是因為它們不僅推翻了我們對周遭事物的看法,還直接質疑我們的存在身份。為此,耶穌在第十三課說:“認出世界無意義的本質,會讓所有身處分裂之境的人坐立不安。”(W-13.2:1)凡是相信自己擁有自主獨立生命之人,不可能不被這些話激得寢食難安的。故耶穌在此安慰我們,如果感到難以接受、心生恐慌而開始抵制,也不必過于大驚小怪。
因此,這幾句課文的確很重要。修持《奇跡課程》可能犯的最大錯誤,莫過于否認小我的存在,并且低估了“正視小我,而后放下小我”的困難度。每個人都在想辦法美化或輕輕松松地滑過這一過程,因為沒有人真心想深究上述觀念所蘊含的全部內涵——“我真的不存在”。可還記得我先前引用過的話:如果世界早就過去了(T-28.I.1:6),那么,身為世界一部分的你,也早就過去了;既然如此,此刻正在想、在覺察、在操練的你,究竟又是誰?這個問題所指涉的答案,怎么可能不把我們打入“恐懼的深淵”!
(3:4~6)但你不會被遺棄在那兒。你會超越過去的。我們已經朝著完美的保障與完美的平安邁進了。
耶穌要我們明白,恐懼、焦慮、抗拒及挑戰只是這漫長過程的一部分,我們身邊隨時都有那位圣者的陪伴。我們知道耶穌說的是伴隨我們穿越恐怖幻境的圣靈,唯祂能將我們由恐懼的深淵帶到彼岸的上主圣愛那兒(T-18.IX.3)。由此可見,與內在的耶穌或圣靈建立關系是何等重要,因為祂們代表了“非”小我的思想體系,唯有祂們能帶領我們穿越這個過程。若無圣靈陪伴在旁,任何人想單獨正視小我,不是落得驚慌失措,就是陷入逃避或壓抑,而設法粉飾太平。因此,耶穌在此告訴我們:“是的,你會碰到種種困難、抗拒或恐懼,但別怕!我會帶領你安然通過的。”
第四和第五段,一邊提醒我們不要過度執著于練習的形式,一邊又叮嚀我們切勿排除知見世界中任何一物。可想而知,這實在很不容易做到。無怪乎耶穌這套“心念訓練”的上篇會把“不設例外”當成如此重要的一個主題。
(4,5)閉起眼睛想一想掠過腦海的種種世間苦難。不論想到什么,都一一指稱出來,然后否定它的真實性。上主從未創造過它,故不是真的。例如:
上主從未創造過那戰爭,故它不是真實的。
上主從未創造過那空難,故它不是真實的。
上主從未創造過那災難(具體指明),故它不是真實的。
凡是你害怕發生在你自己或是你所關心的人身上的事情,都是套用今天這觀念的最佳素材。在每件事上,具體地指出“苦難”之名稱。不要用泛泛之詞。例如,不要說“上主從未創造過疾病”,而應說“上主從未創造過癌癥”,或是心臟病,或任何令你害怕的疾病。
耶穌提醒我們,務必把個人和集體最害怕的事物全都涵括進來。這也再次顯示“幻相沒有層次之分”的認知是何等的重要!
現在進入第六段:
(6:1)你此刻的所見所聞,不過是你個人搜集來的恐怖戲碼。
耶穌在此比較側重于負面事件,但采用正面事件其實也有同樣效果。因此,可以這么練習:上主不曾創造癌癥,但健康的身體也不是祂的杰作;上主不曾創造飛機失事,但安然降落月球的太空船也非祂的功勞。
(6:2~8)這一切構成了你眼前的世界。有一部分幻相是眾人共有的,其余的則屬于你私人地獄的一部分。這都無關緊要。上主從未創造之物,只可能存在于你自絕于天心之外的心靈內。因此它毫無意義。認清這一事實,再復誦一遍今天的觀念,作為練習的結束:上主從未創造過無意義的世界。
任何牽涉二元、分裂、個體或特殊性的思維,都與上主天心無關,因為祂是圓滿一體的純然真愛,任何分裂因素在天心內均無立足之地。因此,凡是不存在天心之內的,不可能有任何意義,必然也不可能存在。接下來,請留意“眾人共有的幻相”這一說法,我們既然是同一圣子奧體(即同一心靈)的一部分,自然會在物質世界建立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比如尺寸、形狀、色彩等等。然而,就算確實是眾人的共識,也一樣毫無弄假成真的能耐。〈正文〉說“沒有比只看外表的知見更盲目的了”(T-22.III.6:7),指的就是“共有的幻相”。這個重要的觀念,后文還會反復出現。總之,唯有上主的真知才是真實的存在,小我虛幻的知見世界完全虛幻不實。
(7)今天的觀念除了固定的練習時段以外,當然也可隨時套用在令你心煩的任何事件上。運用時,愈具體愈好。然后這樣說:
上主從未創造過無意義的世界。
祂從未創造過_____(具體指明令你煩心的事件),因此它不是真實的。
大家可注意到,耶穌在這幾課中叮嚀多少次,要我們把他的觀點具具體體地套用在日常生活上,否則保證學不會這一課程,徒令小我竊喜不已。耶穌以他一貫的溫和口吻,指點我們如何具體地把形色世界的種種幻相帶入“非具體”的寬恕真相之內涵。
我們不難看出,耶穌如何把第八到十四課緊緊銜接最開頭的七課,一步一步推出他想要傳授的理念。他先讓我們了解,眼前世界之所以無意義,只因打造出它的心念本身毫無意義。他還要我們明白,那無意義的念頭所包藏的禍心是“上主與我勢不兩立,而我必敗無疑”。還有比這更可怕的念頭嗎?請注意!這念頭本身也是一種防衛機制,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此處并未明說。它好似一種聲明:“我不只存在而已,我可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還有能力激怒上主,把祂激出跟我一樣瘋狂的想法。”這一點在〈正文〉“無明亂世的法則”那一節描述得淋漓盡致:
想一想,這對天父和圣子的關系,可能產生什么表面上似乎真實的影響?祂們從此好似兩個不同的生命。一方必會遭另一方定罪。祂們不只分歧,還會反目成仇。祂們之間形成敵對的關系,就像圣子內每個部分那樣,一照面就起沖突,更遑論結合了。挫敗的一方勢力大減,另一方則趁機坐大。上主之子因著對自己和造物主的種種作為,使他對上主的恐懼以及對彼此的戒懼愈加顯得理所當然而且真實無比。……這種心態企圖界定創造真相的造物主,諸如:祂應作何想,祂必信何事,祂又會如何答復等等;并且對此深信不疑。圣子甚至不必向上主查證自己加在上主頭上的信念究竟是真是假。他只會“提醒”上主祂該如何又如何;上主別無選擇,若不接納圣子的看法,祂就必錯無疑。……如果上主不可能犯錯,祂不能不同意圣子心目中的自我形象,同時又恨圣子那副德性。(T-23.II.5; 6:2~4,6)
于是,上主如我一般瘋狂地反擊了,我那罪孽深重而且兇殘無比的報復心態全都反射在祂身上。
果真如此〔罪是真的〕,天堂就出現了一個對手,與它自身一樣真實。上主的旨意從此一分為二,所有的造化都得臣服于兩種相斥的法則及力量,直到上主忍無可忍,把冒犯天條的世界放逐出去。上主就這樣發瘋了,祂竟然宣稱罪已改造了祂的實相,從此圣愛不得不屈服于因果報應的淫威。(T-26.VII.7:3~5)
想像一下,這種想法賦予了我多大的力量!如果我有這么大的能力激怒上主,令祂不能不采取行動,我怎么可能不存在?然而,也不難想像這個荒謬無比的念頭可能引發自己多大的焦慮。
于是,擔心上主會報復的這個焦慮,搖身一變,成了一道防衛措施來遮掩真正讓我焦慮的事:我根本就不存在!“上主會置我于死地”這類念頭,只會讓我愈戰愈勇;那固然不是一件賞心樂事,但我至少知道怎么對付它——我可以建立一個宗教,不但能跟上主討價還價,還可以搞一些儀式來平息祂的怒火,最后甚至可以把責任投射到異教徒頭上,理直氣壯地指責他們的異端邪說。不這樣做,就得面對“我不存在”的念頭。除了壓抑、否認或想出一堆事情將它覆蓋下去以外,我簡直不知如何以對。
作者:快樂的學徒
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6193f50dece4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