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展示和敘述
記錄一件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展示,一種是敘述。什么是展示?展示就是調動我們的各種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把一個場景中的關鍵細節展示給讀者。什么是敘述?敘述就是用描述性的語言把要表達的內容概括出來,或者對在較長時間段里發生的事進行概述。
“我拿著一支黑色的派克水筆不停地寫字,肩膀上一陣酸痛?!边@是展示;“我寫了很長時間?!边@是敘述。結合例子,你可能慢慢明白了展示和敘述的區別。
2 如何加提示語
我曾經結合文章教孩子們怎么寫對話,其中“如何加提示語”就很有講究。比如,有的人會告訴你“小說中的人物和讀者的距離要短”。這是什么意思呢?例如:“他抓了抓亂糟糟的頭發,不耐煩地說:'能不能先給我一包煙?’”這句話中的“不耐煩”這個詞是作者的主觀描述,讀者在讀這句話的時候,是根據作者的主觀描述,而不是根據人物對話來了解人物的。這中間多了一個中介(作者),這個中介讓小說中的人物與讀者的距離變得相對比較長,這就不好。如果你要表現一個人不耐煩,就不應該寫他“不耐煩地說”,而要使他說的話讓讀者自動看出不耐煩。這個句子可以修改成:“他抓了抓亂糟糟的頭發,說:'別廢話,快給我煙!’”
我教給孩子們的寫作技巧是“寫說不出現'說’”。例如:“他抓了抓亂糟糟的頭發,不耐煩地說:'別廢話,快給我煙!’”所謂“不出現'說’”,就是把“不耐煩地說”這個連接語去掉,只剩下“他抓了抓亂糟糟的頭發:'別廢話,快給我煙!’”。是的,說得直白一點兒,就是用人物的動作、神態來代替“說”,來引出人物的話。當然,人物的動作、神態要符合人物當時的心境?!皩懻f不出現'說’”這種表述還有瑕疵。
3.認識水平
影響一篇文章價值的,除了表達方法,更有作者的認識水平。我們的寫作課,會有一些價值觀的碰撞,會有一些思維的啟發,但一個人的認識水平最終是閱讀培育出來的、是環境熏陶出來的。
例如“生活敏感度”。孩子沒內容可寫,并非缺乏生活,而是缺乏發現和感悟生活的心靈,是“生活敏感度”低。我們在寫作課里可以教一些發現、提取寫作內容的方法,如“頭腦風暴”“想象”“聯想”“發散圖”“思維圖”“列提綱”等,但“生活敏感度”要提高最終是持續的觀察、自我的高要求、外界的強刺激多方面作用才會取得一點效果。
例如“文學水準”。文學就是要突破常規,文學就是要發現個性,文學就是要創建風格。即使我們所教的寫作技巧,和文學不違背,也會推薦文學讀物,但“文學水準”最終是高品質閱讀、天賦、勤奮、堅持的混合作用的結果。
例如“寫作熱情”。那些把寫作當作自己的興趣,當作自己的愛好,成為自己的習慣,成為自己的生活的人,往往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有的就是一種緣分,他和文字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