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5年5月6日午后,豐臣方前隊的薄田兼相、明石全登、山川賢信等人終于到達了道明寺。得知后藤基次戰死后,眾人都流下了眼淚,并決定死守道明寺與幕府軍決戰到底。但3600人的軍隊始終難敵幕府的3萬大軍,之前因為去妓院導致堡壘失守的薄田兼相自薦斷后,讓友軍退往譽田方向。之后薄田兼相揮舞著戰刀殺向敵軍,光榮戰死。由于薄田兼相的奮戰,前隊的敗兵在譽田村與后隊的毛利勝永、真田幸村匯合。
? 負責追擊的伊達軍片倉重長(片倉景綱之子),發現真田的援軍后下令發動攻擊,騎馬鐵炮隊左右分成兩隊射擊。真田幸村急忙下令自軍的鐵炮隊迎擊,利用地形防守,雙方展開激戰。大坂方的渡邊糺負傷,幕府方的片倉重長連換了4匹戰馬,真田軍將伊達軍反推回了道明寺附近,之后退往藤井寺駐扎。幕府軍重新在道明寺和譽田附近布陣,兩軍陷入了對峙階段。午后2點半,真田等人收到了大坂城下達的退兵命令,并得知了友軍在八尾、若江方面戰敗的消息。午后4點,豐臣軍由真田幸村殿后,依次向天王寺方面撤退。幕府軍的水野勝成主張趁勢追擊,但伊達軍的諸將以連戰疲勞為由沒有響應。
? 再說幕府的河內方面軍,以藤堂高虎、井伊直孝為先鋒,本多忠朝、前田利常、松平忠直構成的5萬大軍由立石街道向著道明寺進軍,德川家康和秀忠的本營就在此隊。5月2日,豐臣方的木村重成決定在大坂城東面不適合大部隊行軍的低濕地帶進行迎擊,率領6000人從大坂城出發。之后作為接應的長宗我部盛親、增田盛次(增田長盛次男)也率領5300人出發。5月5日清晨,木村重成到達了今福方面,發現幕府軍從此進攻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改向若江方面進軍,準備從側面迫近德川家康、秀忠的本營。但是原定于5月6日0點出發的木村軍卻因為沼地的關系在集結士兵時耽誤了2個多小時,加之木村重成只有22歲,士兵又多是浪人,所以紀律渙散進軍并不順利。凌晨1點幕府軍的井伊直孝下令停止進軍,埋鍋做飯,同時派出士兵去若江方面偵查。凌晨4點,藤堂軍右先鋒藤堂良勝回報,發現了正在向若江進發的豐臣軍。藤堂高虎分析道:“盡管家康大人命令我們不許輕易開戰,但是豐臣軍正企圖偷襲家康大人的本營,必須立刻開戰!”
? 藤堂高虎本隊5千人馬對正在行軍的豐臣軍展開了突襲。行至萱振村的長宗我部軍先鋒吉田重親,遭到了藤堂高吉的攻擊。吉田重親一面迎戰,一面急命手下將消息告知長宗我部盛親。吉田重親最終戰死,收到消息的長宗我部盛親急忙領本隊在長瀨川做好迎擊態勢。正在向道明寺進軍的藤堂軍左先鋒藤堂高刑、桑名吉成得知消息后,渡過玉串川轉向長瀨川的長宗我部盛親逼進。長宗我部盛親親自下馬橫槍,與士兵一起埋伏在堤壩附近,對接近的藤堂軍發動奇襲。藤堂軍大亂,藤堂高刑、桑名吉成戰死。藤堂高吉前來救援,但也被長宗我部軍擊敗。戰斗一直持續到正午,獲得大勝士氣高漲的長宗我部軍在長瀨川堤壩重整休息,這時卻接到了木村重成在若江戰敗的消息。長宗我部盛親苦嘆一聲,為了不孤立在敵陣之中,向大坂撤退。
? 凌晨5點,木村軍到達了若江,為了誘殲突然殺來的藤堂軍,重成命令鐵炮隊埋伏在玉串川西側的堤壩上,并引誘敵人進入到了田圃畦道。急著立功的藤堂右先鋒藤堂良勝、良重豬突猛進,結果中了埋伏雙雙戰死,藤堂軍死傷大半。早上7點,得知藤堂軍開戰的消息井伊直孝急忙西進,率領3200人開向若江。這時,木村重成正在集合部隊吃早飯,得知井伊進軍的消息后手下家臣建議:“我軍打敗藤堂軍已疲憊不堪,再戰必敗,請將軍撤軍”。木村重成拿起手中的飯團:“將士們,僅僅打敗藤堂這樣的勝利你們滿足么?”“不滿足!”“好,吃過飯后,跟我一起取井伊直孝的首級!”。但是,木村的戰術沒有做任何調整,收納藤堂敗兵的井伊直孝非常重視豐臣軍堤壩上埋伏的鐵炮隊,并下令占領堤壩。木村鐵炮隊近戰無力只能向西后退,堤壩被井伊軍占領。眼見敵人越來越多,木村重成也親自下馬持槍奮戰,最后英勇戰死。之后一直在附近旁觀的幕府軍神原康勝、丹羽長重見味方優勢也加入了戰斗,木村隊被殲滅。戰后,藤堂、井伊軍也損失慘重,向家康請命辭去了先鋒以職。在一旁觀戰到最后的松平忠直(結成秀康長男,家康之孫)遭到了德川家康的嚴厲訓斥,說其不會隨機應變。
? 5月7日,豐臣方決定投入最后的5萬兵力,在大坂平野地區布陣迎擊幕府軍,這是豐臣氏最后的家底了。同時,在眾將的勸說下淀殿終于同意豐臣秀賴御駕親征。當印有豐臣氏家紋“千成葫蘆”的旗幟出現在士兵們面前的時候,已故太閣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全軍士氣大振。豐臣軍面對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兩路進攻的戰術,決定在天王寺口和岡山口布置兵力。在天王寺口的茶臼山,有真田幸村帶領的真田幸昌(幸村之子)、真田信倍一族(真田十勇士為后人小說杜撰)的3500兵力,茶臼山前方有渡邊糾、大谷吉治、伊木遠雄的2000兵力,茶臼山西面有福島正守、福島正鎮、石川康勝、淺井長房的2500兵力,茶臼山東面有江原高次、細川興秋等,四天王寺南門前有毛利勝永以及木村重成、后藤基次的殘余部隊6500。岡山口以大野治房為主將,率領新宮行朝、岡部則綱、御宿政友、山川賢信、北川宣勝等4600人布陣。此外,在茶臼山西北的木津川堤壩,還埋伏著明石全登率領的蒲生氏鄉舊部組成的300人敢死隊。最后就是在四天王寺東北后方布陣的大野治長和豐臣秀賴的近衛部隊“七手組”15000人。豐臣方的作戰目的簡單明確,只有兩條:1、利用四天王寺狹窄的丘陵地勢誘敵殲滅。2、和作為別動隊的明石全登隊夾擊直取德川家康首級。
? 幕府軍方面,原本想讓之前的35000大和路線的部隊和淺野長晟的5000人作為先鋒。但由于之前松平忠直受到了家康的訓斥,所以率領手下的15000部隊趕到了他們之前,與真田軍對峙。負責進攻天方寺口的幕府軍分成了三隊,第一隊是由本多忠朝為大將率領的秋天實季、淺野長重、松下重綱、真田信吉(真田信幸長男)、六鄉政乘、植村泰勝等5500人。第二隊是由神原康勝為大將率領的小笠原秀政、仙石忠政(仙石秀久之子)、諏訪忠恒、??普?400人。第三隊是由酒井家次為大將率領的松平康長、松平忠良、松平成重、松平信吉、內藤忠興、牧野忠成、水谷勝隆、稻垣重綱5300人。之后就是德川家康本陣的15000人,再往后還有作為預備隊的德川義直、德川賴宣的部隊。進攻岡山口的先鋒是前田利常、本多康俊、片桐且元、黑田長政、加藤嘉明的20000人。第二隊是井伊直孝、藤堂高虎的7500人和細川忠興的部隊(兵數不明)。最后是德川秀忠的本陣23000人。
? 5月7日正午,一場日本戰國歷史上最大也是最后的戰斗打響了。在這場被后世稱為“大坂夏之陣天王寺岡山合戰”的戰斗中,上演了驚心動魄的大激戰。從未見過的兵力和火力,就算是關原之戰也沒有如此慘烈。15萬對5萬,原本沒有任何懸念的戰爭,為何如此艱辛?……英雄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