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習《論語》第257天之第十九篇【子張篇】。
? ? ? ? 19.1: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 ? ? 譯文:子張說:“士人看見危險肯獻出生命,看見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義,祭祀時想到恭敬,服喪時想到悲痛,這也就可以了。”
? ? ? ? 19.2: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注:“亡”通“無"。
? ? ? ? 譯文:子張說:“執行德卻不能弘揚它,信奉道卻不篤定,這樣的人對世界來說是可有可無的?!?br>
? ? ? 19.3: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 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 ? ? 譯文:子夏的門人向子張請教怎樣交朋友。子張說:“子夏說了什么呢?”子夏的學生回答說:“子夏說:‘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絕他?!弊訌堈f:“這和我所聽到的不一樣!君子尊敬賢人,也能夠容納眾人,稱贊好人,憐憫無能的人。如果我是個很賢明的人,對別人有什么不能容納的呢?如果我不賢明,別人將會拒絕我,我怎么能去拒絕別人呢?”
? ? ? ? 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把握邊界,學會拒絕
? ? ? 有一些人可能待人寬厚,又或是有一點討好型人格,總是難以拒絕他人。其實,人和人相處,正如子夏說的“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絕他?!蔽覀冃枰S凶约旱倪吔?,學會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負責。不必因為害怕被評價而違背自己內心的感受。當你可以把握人際關系中的邊界,也學會適時拒絕他人時,也許會發現,人與人的相處原來可以這樣單純美好。推薦你讀《非暴力溝通》《在遠遠的背后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