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成為主動的閱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敦垺肥撬南碌谒膯卧氖灼n文,作者老舍以拉家常式的獨特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全文沒有一處直接抒發對貓的喜愛,卻又處處充滿溫情和憐愛。本課設計充分彰顯“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特質,緊扣語文要素“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帶領學生感受老舍語言的獨特魅力。第一課時主要聚焦大貓的古怪,挖掘轉折詞“可是”里暗藏的秘妙和語氣詞“吧”“呢”“啊”里蘊含的情感,在不斷的學力進階中,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文學審美力,獲得系統性的文學感知力,提高創意化的文學鑒賞力,培育具有個人體驗性的文學表達力,從而實現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雙向融合。
? ? ? ? 假如是我們來寫貓,大概會可愛之處,比如外貌,習性等)作家如何寫的呢?讀第一句話,一定會嚇一跳,寫貓的可愛嗎?不是,是古怪(2)古怪是什么情感?喜愛的情感嗎?--古怪是非常模糊的一個情感,無法判斷是否喜愛,開篇莫名其妙來一句,引發全體讀者的關注,到底我的態度是什么呢?
? ? ? 什么是古怪?(古靈精怪)正常狀態下,我們會覺得貓(可愛,溫順,抓耗子勇敢,玩毛淘氣,不看人高冷,加菲呆萌等等)這些是貓應有的描述
? ? ? 文中的貓第2段總共有6句,我們一句一句讀,讀完問自己這只貓正常嗎?老實乖--正常,暖和地方睡覺無憂無慮--正常,出去不回來,貪玩--正常,聽到老鼠,盡職,貓會捉老鼠--正常,
? ? ? 單看每一句都很正常,那貓古怪的感覺從何而來呢?做一個排列,1.2乖。5.6寫盡職如果1.2寫完,再寫5.6,不會覺得貓很怪,如果連起來寫,然后再寫3.4,不乖的地方這樣寫,就會覺得古怪起來。這種對立穿插的寫作方法,作家只是調整了寫作順序,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古怪。還舉例說明,它要是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它什么都怕,它很勇猛。到了第三段,還是古怪,但古怪之中已經帶了可愛。
? ? ? 一只普普通通的貓。在老舍的筆下,竟然跟孩子一般古怪可愛,可見他對貓有著非同一般的情感。
? ? ? ? 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的身邊。有沒有一些人也喜歡用和老舍先生一樣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比如說。當你淘氣的時候。你的奶奶會說?瞧你這個淘氣鬼,。當你攜帶傘的時候,你的媽媽會在身邊說:“小傻瓜,快把鞋帶系好?!鳖愃七@樣,。表面上看起來是責備,實際上恰恰表現出來是喜愛之情。這種正話反說的技巧叫“明貶實褒”。名貶實褒的表達方式不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還能夠更加恰當的表現出對事物的喜愛之情,更具有親昵的味道。比如我們以前學過的麻雀,作者馮驥才在文中寫道,他們賊頭賊腦,似乎心眼極多,北方人稱他們為老家賊,他們不僅僅機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馴服性。只是因為作者不喜歡麻雀嗎?反而恰恰相反。作者在這里運用了明貶實寶的寫作手法,正話反說。恰恰表現出小麻雀的聰明才智以及作者對麻雀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以及。牛和鵝這篇文章中。作者寫道。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 ? ? 文學表達力是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要重點培養的關鍵能力之一。楊老師的這節課,它重在促進閱讀與表達的相互融合。教學設計和本單元的習作要求相互鏈接,為學生的這種“明貶實褒,真話反說”寫法貫通了一個方法鏈,從而實現單元語文要素向知識能力的逐步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