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上班的時候,剛趕到地鐵站,列車門恰好關(guān)了,不免覺得有些可惜了。
剛準備坐在石椅上等下一趟列車,“哇哇哇”的哭聲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轉(zhuǎn)過頭,身后一個小女孩也從電梯上下站,在母親的陪同下。看著她站在電梯上,大張著嘴,哇哇哇大哭,旁邊的媽媽怎么都勸不住她。
母女倆下來后,我讓了座就在一旁無意識的聽她們的講話。
“你自己走路慢啦,所以沒趕上車,就不要再哭了。”媽媽的寬慰一點用處都沒有,小女孩反而哭的更大聲。三五歲的小姑娘大概覺得自己做錯了一件沒辦法挽回的事情。
繼續(xù)哭。
“等下一趟車,會很快的。”
不理她媽,還哭。
我看了看屏幕,五分鐘以后下一列地鐵就到站,的確快。只是因為錯過一趟列車而已,孩子卻哭的那么認真。
好一會兒,女孩子哭聲終于低下來了,還在不停的抽泣,大大的眼鏡里泛著淚花,淚痕弄花了小臉蛋。
等到下一趟地鐵來了,她媽媽牽著她上車,在抽泣聲中擠進列車,消失在人群中。
這樣的場景,總覺得似曾相識,這是孩子們表達自己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為自己錯過或者做錯的事情哭泣。
大人們曾經(jīng)也擁有這種情感,隨著歲月的打磨,才失去這種最直接表達情感的能力。曾經(jīng)的小孩變成大人,從此給自己的情感涂上一層保護色,把情緒隱藏起來,變得孤獨而傲慢,變得不虔誠,變得不懂愛情。
對與錯,好與壞,愛與恨,在孩子臉上都沒有辦法隱藏。一張帶情緒的臉,把情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試想如果某天,有一個小孩子突然變得狡黠起來。這簡直就是大人們絕對不允許出現(xiàn)的事情,他們覺得小孩子不應(yīng)該變得狡黠,但是大人們對自己變得狡黠此一事,卻持著理所當(dāng)然的態(tài)度。且自證清白,此迫不得已而為之。
大人們一邊禁令孩子們變狡黠,另一邊自己變得越來越狡猾。他們一邊厭惡他人狡黠,另一方又從不察覺自己已經(jīng)老奸巨猾。
小孩到大人是漸變的過程,還是瞬變的過程呢?是什么在界定小孩和大人的區(qū)別。
成長不應(yīng)該是失去感知力的過程,而是更多的表達感情和愛意,真希望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小孩。還記得那句耳熟能詳?shù)脑拞幔俊缎⊥踝印防锬且痪湓?所有的大人都曾經(jīng)是小孩,只有少數(shù)的人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