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首先,這將是一長串流水帳般日記形式的連載。
其次,每天一篇也作為自己對品牌創建過程種的一個思路梳理。
最后,不管成功與否,都希望以文字的形式盡量真實的記錄這一過程,起碼再回看的時候見證這件事至少發生過。
開始
決定要創立屬于自己的化妝品品牌,于我,并不是突然的決定。從最初的喜歡到踏入這個行業,對于護膚的熱忱始終未減,甚至用死磕來形容多不過分。每天花在護膚上的時間不會少于2小時。剛入行,開始時不被看好,一路過關斬將,從BA到銷售冠軍再到培訓講師和大區,整個產業鏈也幾乎都走了一圈,終端零售、廠家培訓、品牌/產品策劃、市場/會議營銷、產品研發及生產流程。然后,最深徹的感受是諸多的行業亂象和大眾的盲目消費使得這個行業的入門門檻特別低,但真正能堅持做自己的品牌并不多。而自己恰恰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不停地到處飛,不斷地和代理商周旋的過程中,終于有一天,我不想再只是停留在”想“和”以后怎樣怎樣“的夢想中意淫,我決定要去做一次。
7月16日辭職,辦妥所有手續之后,便開始思考,我接下來要做什么,怎么做,還有不斷的自我懷疑和自我評估。腦海里不停的問自己:我有什么資源?萬一失敗呢?先從哪開始?
休息了兩個星期,嗯,確切地說是被動休息了兩個星期,從每天工作12小時,馬不停蹄地飛機高鐵大巴的出差模式一下子切換到無所事事的休息狀態,突然,特別不適應,心里是惶惑不安的。知道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感覺,其實特別不好。
7月31日,星期一
如果沒記錯的話,創業從這一天正式開始。在這之前,7月27日,約了前公司的上司,私交也是比較好的朋友Ann一起晚餐,聊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她大概幫我理順了一些開公司的基本流程,比如:先注冊公司和商標申請。去找專門的代辦此類業務的事務所,大概的費用和時間,還有現在開公司不需要像以前那樣,需要驗資等等。我當時心想,這事兒不難,就是繁瑣而麻煩。然后公司名字和商標,自己想當然的有個初步的設想,以為很簡單。
然后那天晚上可能是太多的不確定和惶惑不安還有一絲絲的恐懼吧,飯后在酒吧純純地喝了頓大酒。記得她說:“想好了就去做,缺錢我這有。”
7月29~30日,周末雙休,一天見朋友Z君,一天全心陪孩子。Z君自己開公司有五年多了,從事境外企業服務業務。和他說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他給了我更加明確和詳細的建議。直接說公司注冊和商標申請會幫我搞定,我需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品牌策劃和運營上。然后周日晚上,安頓好孩子,心里依舊不安。方向和目標就介于清晰與模糊之間,這種感覺,讓人不安和惶惑。
7月31日,人還沒起來,Z君發微信直接問我要公司名字和商標名字。想當然地把提前想好的名字發過去,結果等來的回復是都不可以用,重復率太高。接下來的一整天和第二天,我都在不停地想商標名,同時開始找供應商資源,由遠及近的原則,老東家到本市及周邊。然后這兩件事情,進展都不算順利,可以說第一天幾乎沒什么進展。
8月1日,還是被Z君催要名字,供應商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單小又是初創品牌,大廠不愿意陪你玩兒,同時沒有對公賬戶和公司法人,接下來的合作根本沒法談。然后我開始焦慮,凌晨兩點還在想名字,網上查資料找資源。安慰自己“萬事開頭難”。
8月2日,終于想好公司名字了,商標還沒想好。那就先注冊公司,然后開始提供資料走流程,和代辦公司負責人對接細節。
8月3日~8月6日,除去周末陪孩子,其余時間都在找資源聯系供應商和初步產品預算。從一開始的預算到砍掉一半,結果自己衡量,發現這樣不行,太高,壓力大不說風險也太高。所以供應商還要繼續找,直到找到愿意接小單的為止。Z君給我的建議是砍掉一半以后再除以二的數字以內。起初我覺得這簡直不可能嘛,內心非常抗拒。但,同時也接受自己的現實情況,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真誠地繼續找繼續打電話。這期間還在想商標名字,無時無刻不在想。然后終于想到了,并且可以申請,接著思前想后一晚上之后,8月4日,我又決定把公司名字也改了。好在很及時,并未影響公司注冊進度。
8月7日,下午4點36,符合預期的供應商終于找到了。簡單的溝通交流后,直覺告訴我這次找對了,對方的工作態度和效率讓人十分有安全感。確定好第一支單品之后,第二天便開始打樣了。一去一回再加上初版試用,一下子一星期就過去了。
8月8日,在辭職之前就物色好的合伙人出差回來了。我們第一次談碰面,談我的規劃和細節以及進展情況。當然問題也隨之產生:1、先確定要不要合作。2、合作的形式。3、分工。4、品牌定位。5、產品。6、分銷渠道。7、最讓我糾結的一個問題:要不要全職?
8月9日 ,晚上。和前公司已經離職的設計S妞談設計內容和初步設想,報價。初步確定了合作意向。
8月12日,對方收到我的試用報告后,安排第二次打樣。8月13日,周日,第二次打樣寄出。周日我依舊陪孩子。
8月13日,下午帶著孩子去合伙人家,晚飯,孩子們一起玩兒。我們談接下來的細節,同時又介紹了一個人加入。明確各自分工和合作形式,以及兩年內的規劃,還有產品細節。可以說三個人各有所長,比較互補。但是即使這樣,我依舊有不安的感覺。
這份不安似乎更加嚴重了,不好的方面是:1、這之后的發展,可能會不可控,起碼不是我一個人能完全掌控的。2、性格是否契合,能把事情做好,未可知。3、變成在為這個品牌打工了,和上班不同的是這個品牌是自己創立的而已。4、因為自己是全職在做,所以是沒有退路的。而她們倆是有收入和工作的,并且在大貨出來之前所有的工作還是我做。但是主控權并不都在我這兒。以后遇到分歧或者我自己覺得不平衡,該怎么處理呢?未解。
好的方面是:1、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做這事兒,起碼心里覺得不是單槍匹馬了。多了份勇氣和動力。2、這樣變成不再是為自己工作,是否能活下來實現盈利就變成了責任,需要更有擔當了。3、資源和渠道上又多了一些可能性。4、能夠即時聽到市場上分反饋,避免自以為是一頭扎進產品里。
但我知道,自己的底線是什么:不被代理商牽著鼻子走,不盲從,不隨大流,堅持從產品使用者的需求出發。所以,產品的安全,舒適,有效是根本原則。這是前提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