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華的書給人一種沉重和苦難的感覺,不論生活太苦還是太甜都可以多讀讀,有人比你過著更加苦難的生活。他的這本短篇小說,我讀到最后那種壓抑的心情久久不能釋懷,真的就是活著就已經很好了,徐福貴的前半生的悲慘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本來是地主家的有錢少爺,游手好閑的他,不務正業、吃喝嫖賭導致傾家蕩產。經歷了從家財萬貫到一無所有后,命運似乎還是不想放過他。盡管福貴后來幡然醒悟到,自己以前做了那么多對不起家人的惡行想要彌補的時候,老天爺卻沒有給到他這個機會,他的后半生可以說真是凄涼加上無可奈何。老父親在知道自己輸完了家產后氣到去世,在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與家人分離,后來又經歷大躍進等死里逃生回到家中。但生活并不準備讓他享受天倫之樂,兒子死于獻血,賢惠善良的妻子家珍在過度勞累后死于疾病,女兒難產殞命,女婿事故身亡,留下的孫子也因自己照顧不周而送命。到最后,福貴眼看著一個一個至親離他而去,他獨自一人埋葬了他們的骨灰,只剩下他和一頭老黃牛了。
? ? 期間讀的我如鯁在喉,第一次流淚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勇敢的他為了救人積極獻血,卻因為醫生的無知操作而死去,他懂事的讓人心疼,本來有著大好前程卻沒能平安長大。家接受等看到聾啞的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和那么愛她的丈夫,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去。本就病重的家珍接受不了兒女的離去,相繼離世。家珍用她自己生命生下的苦根,在父親經歷事故后,失去了雙親,最后卻又因極度的饑餓吃豆子撐死。作者一次一次給了我們大團圓的希望,最后等待的結局卻是無盡的孤獨和悲涼。作為這個時代的我們,真的在經歷這些磨難后,還能有那么強大的意志力活下去嗎?我想大概是不能吧,這種生命的韌性是我所不具備的,我沒辦法去接受和忍耐這樣的苦難。書中的福貴在歷經磨難、家人的相繼離世后,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點無疑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我個人是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就像書中的經典語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