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對數學一直很感興趣,在學校也是數學課代表。他的理解力比較強,思維很活躍,喜歡表達和互動。但也許正因為思維跳躍性,他的精確性不是很高,有點像六脈神劍一樣,會間歇性失靈,一學期總會考砸幾次。這里復盤P.E.T正面和反面兩個案例。
一、傾聽孩子的挫折
? ?前天接兒子放學,兒子出來后有點悶悶的,眼睛有點紅紅的。
? ?我問兒子: “怎么了?"
? ?兒子說:“今天考試了。”
? ?我心里知道他今天一定考砸了。以前我會急于了解結果、原因然后開始安慰,這次心里戈登一下,孩子在問題區,我要傾聽。
? ? 我說:“你沒考好,不開心是嗎?”
? ? 兒子說: “才考了70分。”
? ?我有點懵了,創了新低。我說:“你覺得分數比較低,很難過,所以哭了。”
? ?兒子說:“我今天哭了三次了。拿到卷子,哭了一次;數學老師批評我了,哭了一次;班主任批評我,我又哭了一次。”
? ?我心里明白了,沒考好只是原因之一,被兩個老師批評讓他更難過?我說:“恩,那是挺難過的。爸爸看到你平時很喜歡也很認真學數學,心里覺得很委屈。”
? ?兒子說:“今天考試的時候,身上突然很癢,我就老去抓癢,所以最后三道題目沒做。”
? ? 我說:“哦,身體癢的很難受,來不及做完。現在還癢嗎?”
? ? ?兒子說:“不癢了。”然后開始又和我有說有笑地說其他的事情。
? ? 孩子考砸了,雖然我能接納,但以往我會主動追問下原因,然后安慰和鼓勵。但P.E.T告訴我們,這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傾聽和理解。
二、沒有忍住孩子的粗心
? ? ?粗心是一個標簽,不應該用來評判孩子,是從成人角度出發定義的: 大人認為孩子非故意性地做錯了大人認為孩子應該做對的事情。有點拗口,但卻能看到評判的本質。
? ? ?今天,兒子做完學校要求的一張數學模擬卷,然后需要家長批改。
? ? ?我發現他有好幾道很容易的題目做錯了,以我對他學習情況的了解,他應該是知道怎么做的。于是我叫他過來,讓他自己訂正。
? ? ?第一道題目他快速掃一下,說:“沒問題啊。”
? ? ?我說:“你再看看題目。”(心里對他的態度有點急了。)
? ? ?然后他找到原因自己訂正了。
? ? ?第二道題目,他自己開始又沒找到問題。我指了下圖讓他看清楚,然后他找到原因又訂正了。
? ? ?這時候我覺得他態度有些問題,開始有點生氣了,沒有及時戈登,開始越界評判。
? ?我說:“這些題目挺容易的,你怎么一錯再錯,平時都會的啊,今天太粗心了。” ?然后我又說: “自己原因也沒找到,是不是沒有專心啊。”
? ? 孩子明顯覺察到我對他的態度有些不滿,趕緊拿著卷子認認真真把后面幾道錯題訂正了。
? ? ?看到孩子的反應,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平靜下來。等他訂正完后,我向他道歉,說:“剛才爸爸有些著急,說話有些重,對不起。我看到你上午做完其他作業后,又很努力地做完這張卷子,才去看動畫片。” (戈登一下,看見孩子的努力)
? ?然后我說:“爸爸覺得以我對你的了解,那幾道題目你以前都會做,看到你做錯了所以覺得有些遺憾。” (遺憾應該是我的初始情緒,而不是生氣。)
? 兒子覺察到我情緒的轉變,就說:“剛才做卷子時有點累,發了會呆。” 然后樂呵呵跑開和弟弟玩去了。
三、總結
? ?自己從小一直被教導:“做什么事,結果不重要,態度最重要!”所以,對于孩子,我能夠接納和傾聽他結果的挫折,但有時候卻無法接納和理解他的態度。
? ? 其實,很多時候,什么樣的態度是合格的,都是由成人定義的: 努力了不會沒關系,會但是粗心就是態度問題;15分鐘起床刷牙洗臉是動作快,30分鐘就是磨蹭態度問題;上課不舉手發言是態度問題,上課太活躍講話影響課堂也是態度問題。
? ?我們做父母的很多時候是矛盾又殘忍的,一方面肯定孩子應有的天性: 活潑、好動、節奏轉換慢、思維跳躍發散、經常發呆亂想、喜歡哭、喜歡互動討論甚于靜態做題。。。但另一方面,在一些特殊場合,我們又在潛意識里構造出期望孩子應該達到的一副小“大人”模樣: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紀律性強、學習坐得住、做事效率高、勇敢堅強、生活學習都細心。。。(很多大人自己都做不到)
? 盧梭在他的兒童教育著作《愛彌兒》中嚴厲地提出批評: 社會和家長總是不自覺地培養出一批又一批“老態龍鐘的兒童”。
? ?其實,有時候看到兒子身邊,就有一些孩子有這樣的傾向。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納傾聽孩子,我們才能給他們正向的影響。否則,我們陪伴孩子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
? ?在P.E.T之路上,不斷覺察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