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有一個問題,8歲的男孩子,經常說,我要跟誰誰結婚,還要抱住那個女孩,說以后嫁給我吧。
這樣的行為,是好玩嗎?我是很反感的,我覺得這個男孩素質太低了。有人覺得我小題大做了,是我的問題嗎?
那個男孩的行為也引起了女孩的不快和反感,女孩子說:“你好惡心!”然而男孩的媽媽認為小女孩怎么說話是不對的。我說,“不,小女孩的話沒說錯。”于是,那男孩的媽媽就生氣了——為什么別人表達就是對的,我兒子表達就是錯的了呢?
——果兒媽媽
目前在學校里面,確實有果兒媽媽留言說談及的現象,小學有,中學也有,說句實在的話,家有女孩的爸爸媽媽比起那些男孩在的爸爸媽媽要緊張得很多,畢竟,女孩子在這樣的事情上,大部分都是嚴重的受傷者。
回到果兒媽媽談到的八歲孩子,已經出現這樣向同校的女同學直接表達“求婚之意”的現象,我們父母該如何看?我們父母該如何教育引導呢?
首先,我認為八歲男孩的這一行為,絕非真實的“求愛”,而是在玩一個“求愛”的游戲,或者更直接點來說是在玩“成人戲劇扮演”——也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大人,希望過大人一般的“夫妻”親密生活。
那男孩的媽媽,還有說果兒媽媽小題大做的成年人,他們的能接受小男孩向女同學“求婚表達”的理由,就是他們的關注點是——這是一個孩子們的游戲,并不不會真正地涉及到了“性”和“性騷擾”的問題,這最多也只不過是一個角色扮演的玩笑而已了,不可能引發任何傷害性的事件發生。
而果兒媽媽們,我相信一般有女兒的父母觀點與果兒媽媽比較接近,他們會比較緊張這件事情,尤其自己的女兒用“好惡心”來描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更是有緊張感,危機感——因為,他們的關注點是在這樣的游戲背后會引發類似“夫妻”親密關系的發生,讓懵懂的女兒可能受到嚴重傷害。
如果是更敏感一些的父母,還會預感到女兒因此產生對男生的厭惡感,甚至提前進入心理青春期,開始過于關注,或緊張自己身體的發育狀態,而導致引發一些性心理健康的問題——比如嚴重害羞,孤獨,焦慮感,不敢愿意與人交往,常常含胸低頭,用劉海遮住眼簾,容易誤解他人,情緒易激動偏激等。
如果我們的女孩遇到這樣的男同學“求婚”“求愛”之類的言行,我們需要盡快地化解孩子內心的焦慮和不安,要在事發后的一段較長的時間,多耐心地、充滿愛地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支持,還有讓女兒感受到被特別珍惜,并以自己的美好為驕傲的幸福感。
無須特別去討論發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也無須解釋更多,如果孩子一定談起,那就很快樂,爽朗地對女兒說一句:“這男孩子真的有點傻乎乎得可愛,見到漂亮的女生就想娶回家,他可能是經常想象自己是個王子吧?哎,寶貝女兒,你覺得王子是長什么樣的呢?”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在一邊讀著各類社會學者的調研報告,批評當今生活環境在不同角度地,刺激著我們的孩子性早熟,卻一邊又在忽略我們自己的孩子正在走向“性萌動”,正在極大可能地提前進入青春期。
八歲的孩子,正在性萌動,青春期早起階段,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不得不提醒我們的爸爸媽媽,要謹慎地對待孩子關于“性與情愛”的話題言論。
我們用心來體會一下,一個八歲孩子說“你嫁給我吧”與一個四、五的孩子說“你嫁給我吧”意義是一樣的嗎?他們的玩笑,游戲成分是相同的嗎?對于說這樣話的孩子,與聽到這樣話的孩子內心會一樣嗎?
八歲的男孩子,可以這么輕松地向女同學說出“你嫁給我吧”,更多表現出來的是“懵懂和幼稚”狀態。如果他真的有同齡孩子的“性萌動”“性差異”意識,他反而不會這么說,而是采取會采取偷偷地看,或者故意回避,甚至羞澀與女同學走得很近等。這就是大部分的小學生有在同桌畫三八線的原因——
用形式上的區隔
宣示男女的性別差異
這個過程是正常的“性萌動”的行為特征,也是非常必要的健康性心理成長階段,所以,“三八線”一直都是值得允許(不是鼓勵,也不是放任)的現象。
雖然八歲的男孩子,向女同學說一些“求婚”的話,玩笑兒戲的成分很高,也是表明相對于同齡的孩子對性別的認知差異不夠成熟的表現,但是,如果他這樣的行為被自己的父母允許,或者忽視,或者玩笑,那么所造成的結果很可能是這孩子未來進入青春期時,會模糊性別區別,而導致對異性的不尊重或侵害。
當我們的孩子到十四、五歲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入到青春期,會出現性欲期待和幻想。
一般在小學階段,也就是性萌動期,得到過嚴格的三八線宣示男女性別差的孩子來說,就會加深性別差之間的距離,而將好奇轉化為尊重,將性欲期待和幻想,轉化為性別活力呈現——比如男生會更愛運動來展現自己的力量和熱情,責任和勇氣;女生會更愛細致的班務活動組織及自我言語,情緒表達的豐富等。
而如果在小學階段的性萌動期,曾被忽略對性別差異宣示的孩子,尤其是曾被允許,玩笑他們向異性同學直接表達“求婚”“求愛”游戲的孩子來說,到了青春期,就容易在性欲期待和幻想的慫恿下,突破性別的界限,或偷食禁果,或產生性侵害行為等。
所以,我要在這里對特別呼吁和提醒高小年級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們:
請高度警惕孩子的
性與情愛教育
一,引導及協助孩子多參與同性伙伴的玩耍,強化自我性別的心理及身體優勢特征——男生的力量與熱情,女生的美感和溫和等。
二,加強孩子性別差異的宣示——是你男孩子,不是女孩子!你是女孩子,不是男孩子!
三,用父母自己的行為,示范給孩子學習自我性別的驕傲感和責任意識,示范作為自我性別認同的,對異性同伴的尊重和愛護——
我是男生,我當然要做去這些重點一點事情咯!我是女生,肯定比那些毛手毛腳的男孩子做得漂亮,做得好呀!
我是男生,所以,我會讓著女生的;我是女生,我當然會去為我們班的球隊做啦啦隊呀!
最后,我想再次強調一句:切不可忽略了孩子在性萌動期的一切與“性”相關的言論,當然也包括“你嫁給我吧”在內的求愛,求婚戲言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