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思考的起點,一個情形
? ? 我們帶著好奇心一起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看了自己的成長環境,看了我們父母的價值觀,父母的養育方式,以及這些因素對我們的影響。這樣的交流,使我們知道了,原來他/她有這樣一些想法,是因為他在這樣一些環境下長大的。不同的成長環境,形成了不同的想法,也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是的,我現在更能理解她/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需要,有這樣的行為,我知道了那是過去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可是我感覺這很不合事宜了,現在還持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有點可笑;(好像刻舟求劍)他繼續保持這種狀態和想法,有時候還會給我帶來壓力,我不能接受??傊夷芾斫饽?,你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原因??墒悄阕约阂部吹搅?,時過境遷了,你的想法不合適了,需要改變了,你也可以改變了;而且有時候你固執的想法和行動也影響到了我,我也不好受。能不能請你清醒一下,現在開始就改變一點點。
? ? 總之就是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想法,但不能接納你的想法,行動。我希望你能不能現在就拋掉舊想法,開始新生活
二、理解和接納之間,還差著什么
認真的體會這兩個詞,雖然都有能量的流動,但程度不同。想一下那個被舊有的想法束縛住的人,你理解他的困難,知道了他的窘境,對你來說只是少了那么點不可理喻和異類的感覺。問題本身造成的窘迫并沒有解決,只是你不再用異樣的眼光給他造成額外的壓力了。舊時的想法和行為習慣已經像拴住大象的細繩子,成為了一個自然而然的確定的存在,沒有了那個繩子,他會想“我還安全嗎?我敢不敢能不能甩掉那陳舊的束縛?”他需要勇氣去嘗試?!蛹{是,不管你是拴著繩子跳舞的大象,還是自由自在的大象,那是你的選擇,你開心,你愿意,就很好。如果你抱怨那個繩子弄痛了你,我只能沖你笑笑,甩不甩掉那繩子,改不改變,你知道你能怎么辦。我相信你。
問題是什么?在親密關系中,包括親子關系,(在這些關系中因為親近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滋養)需要改變的一方不僅需要理解,更需要接納,甚至包括我作出改變或者不改變的決定的支持。任何改變都是需要力量的,全然的接納和信任支持,才能更好的鼓勵到他,才能給予力量,幫助他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和改變。
而在這個思路下,我們相信彼此之間的理解,正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理解,我要求你改變時,首先反觀自己,我能為此做些什么,讓他更自信更有力量?你可以理直氣壯的提要求,你是為她好。即便你是三觀極正的,也不要只是高高在上的,你是對的,但也冷冰冰的。親密關系需要被滋養,全然的接納和支持很重要,這可能才是改變發生的起點。
3、 三觀極正的我們如何接納
? ? 做一個高標準又親密的父母或者愛人真的好難!我嘗試著從3個方面來想辦法。
1、 界限。無論如何,那個固守著舊觀念,抱持不良習慣的人是他,不是你,需要改變的是他,需要行動的是他,可是他有他的節奏,他需要自己積蓄力量。你的要求只要傳達到他就可以了。你可以努力的方向,如何支持鼓勵到他,給他信任,讓他做主。同時照顧好自己,如果他不改變,怎樣讓自己舒服一些,如何拒絕被過度的索取,不要讓自已太壓抑。如果他有所行動,需要你的支持,你能否有耐心和狀態給予支持。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我照顧好自己給對方空間。
2、 尊重。我們的觀點不一致,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是A,但是你不這么認為。或許我不接受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保持你自己的觀點的權利。想想這該多么糾結啊,那個和你三觀不合的人還是你的愛人或孩子,對于孩子你還負有教育他的責任。這里就是一個正面管教的和善與堅定并行類似的概念了吧,尊重之后才有你可以…才有全然的接納
3、換位。實在難以忍受對方,可以想象那就是一個重演孩童經歷的孩子,當時沒有處理的問題需要一個成熟的大人來療愈,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用對待孩子的耐心,鼓勵他,相信他,握住他的手和他一起,經歷這一次,他不會被寵壞的,終究會被漸漸療愈的?;蛘哂袝r侯,向自己(也可以向理解你的人)承認自己就像是8歲時一樣難過和無助,給自己一些時間,咀嚼一下那些難過,嘗試鼓勵自己,然后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