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將軍殷浩問:“大自然本來無心賦予人類某種品性,為什么偏偏好人少,壞人多?”眾人沒有誰回答得了。丹陽尹劉惔回答說:“這好比把水傾瀉在地上,僅僅是自然地四處流淌、一點也沒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圓形的。”當時大家非常贊賞,認為是名言。
【原文】
殷中軍問:“自然無心于稟受,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諸人莫有言者。劉尹答曰:“譬如寫水著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一時絕嘆,以為名通。
【人物】
殷中軍:殷浩(303—356),字淵源,陳郡長平縣(今河南西華)人。早年以見識度量、清明高遠而富有美名,酷愛《老子》。隱居十年,不曾出仕做官,后接受會稽王司馬昱征召,拜建武將軍、揚州刺史。大司馬桓溫勢力坐大后,司馬昱令其參與朝政,以為抗衡。永和八年(352),殷浩奉命北伐,出兵攻打許昌和洛陽,次年中計兵敗許昌。桓溫趁機上表彈劾,被廢為庶人,流放東陽。永和十二年(356)病故,時年五十三歲。后追復原官。
劉尹:劉惔,字真長,沛國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漢室后裔,晉明帝女婿。善清談,尤好老莊,與王羲之相友善,為王導所器重。歷任司徒左長史、侍中、丹陽尹等職,故后世稱其為“劉尹”。為政清整,交游廣泛,有政治遠見和識人之明,《名士傳》中稱其為“永和名士”,《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一。死于丹陽尹任內,年三十六歲,獲贈前將軍。名士孫綽為他作誄文,稱他“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時人以之為名言。